【农民丰收】绵竹:金秋好“丰”景 水稻成熟机收忙
作者:张娟 廖辉 文/图 责编 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9-20    

秋收时节,广袤的绵竹大地上,金黄的稻浪随风翻滚,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

9月19日上午,在什地镇五方村种粮大户罗强的稻田里,两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金黄的稻穗被卷入机械中,脱粒后的禾秆从收割机尾部被搅碎排出,金黄饱满的稻谷则尽收囊中。随后,沉甸甸的稻谷被卸载到运粮车上,直接送往烘储仓库进行烘干,省去了传统的晾晒环节。

 “我们采用全机械化作业,1台收割机大概10分钟就能收割完1亩田。今年种植的800余亩水稻长势不错,亩均湿稻谷产量在1800斤左右。”罗强说,待水稻收割完之后,他还将抢种蔬菜,确保实现“一田多产”。

在紫岩街道永翔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刘光均和妻子王永芝也在全力抢收稻谷。稻田内,只见农机手熟练地驾驶着收割机,伴随着阵阵轰鸣声,一茬茬水稻源源不断地卷入收割机,割稻、脱粒、装车一气呵成。

“近段时间阴雨天气不断,一定要抓紧有利时机抢收稻谷,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在永翔家庭农场的厂房里,一台大型粮食烘干机正在运行,市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魏先瑜抓起一把刚收割的湿稻谷叮嘱道。王永芝告诉记者,他们流转了800余亩土地种植粮食,从播种、栽插、病虫害防治、收割、烘干全程实现了机械化操作。每隔一段时间,农业专家都会上门服务,深入田间“查病情、开药方”,及时解决他们在水稻管理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据悉,为保障粮食丰产丰收,市农业农村部门在前期针对水稻生产季节特点,大力推行水稻育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并加大机插秧、抛秧等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为今年粮食丰产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后期,还组织了近百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政策宣讲,及时组织专合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利用晴好天气积极开展抢收抢种,以实际行动坚决筑牢粮食安全基础,全力守护群众“粮袋子”。

据魏先瑜介绍,今年我市水稻播种面积34万亩。与往年相比,虽然今年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但由于大力推广新品种、强化田间肥水管理,水稻产量没有受到大的影响,预计全市水稻总产量将达19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