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风采】记首届四川省“四有”好老师陈建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9-06    

扎根山区 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人

——记首届四川省“四有”好老师陈建

陈建(右)和同事探讨交流

初见陈建,他正在办公室和同事交流学习。一旁的办公桌上,放着几本教案,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小学低段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路。“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不仅要有责任心,更要有爱心,学生们才能健康快乐成长。”从教7年,陈建用心用情扮演好“父亲”“母亲”“教师”三个角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出好老师的情怀与担当。

扎根乡村 爱心育人

“小朋友,你们从画里看,有多少朵花?”9月5日上午10点30分,在广济学校一年级一班教室里,陈建为每个孩子分发了图纸,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孩子们争相举手作答,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对于刚上小学的一年级新生,陈建并不着急教授新知识。在他看来,提升学习兴趣更为重要。“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们的学习方式还没有转变过来,我们首先要规范他们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喜欢上小学的学科。”在教学中,陈建通过做游戏、讲故事、唱儿歌,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更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努力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低段学生养成比成绩更为重要的好习惯。

下午6点,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陆续走进食堂吃饭,陈建在叮嘱孩子们安全有序排队的同时,还贴心地给大家添菜盛饭。晚上8点,晚自习结束后,学生们回到宿舍,陈建一边陪着大家聊天,一边安抚同学们离家的焦虑情绪。

去年9月,金花学校和广济学校合并,部分山区孩子上学较远。为了确保孩子们的上放学安全,今年开学后,一年级大多数学生开始了住校生活。“有的孩子对父母依赖思想比较重,做好情绪引导工作尤其重要。”最近一段时间,陈建主动放弃下班休息时间,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扮演着“母亲”和“父亲”的角色,让住校的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孜孜不倦 初心筑梦

“浇花关键在浇根,育人根本在育心。”在陈建的笔记本上,一排钢笔字格外显眼。这些年,他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自勉。

陈建自小的梦想便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2015年,他经过不断努力,考上了金花学校的一名数学教师,并负责一、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虽然山区学校学生少,但跨年级备课,让陈建付出了不少心思。

“一年级教学需要有亲活力,三年级教学则要风趣幽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陈建刻苦钻研教材,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经过7年的工作实践,陈建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地感悟,特别是作为一名班主任,既要有严师的风范,更要有慈父的情怀。“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需要对学生宽容、鼓励、提醒,用爱包围他们。”陈建班上的学生小鹏(化名),因家庭条件困难,导致性格内向,学习不认真。为此,陈建多次家访,了解小鹏家庭生活情况,并积极对接社会资源,对小鹏家里进行资助。

为了帮助小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陈建抓住他的一些闪光点,在班上适时对他进行表扬和赞赏,并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渐渐地,小鹏改变了坏习惯,成绩也有了很大提升。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去年9月,陈建获得了前往城区学校工作的机会。但想到学校刚合并,21名来自金花学校的学生步入六年级,陈建毫不犹豫放弃了到城区学校工作的机会。“转入新学校,这些孩子肯定不习惯,并且六年级学生学习任务重,如果我现在离开,肯定会影响他们。”在陈建的带领下,今年6月,这21名学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兢兢业业的教学中,凭着对学生的用心、工作的热心,陈建先后获得首届四川省“四有”好老师、德阳市教坛新秀、绵竹市优秀教师、优秀学科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陈建表示,他将继续扎根山区,把陪伴学生成长视为最引以为豪的事,在坚守初心的同时孜孜前行,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