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 搞建设】广济:打响增收致富金“蒜盘”
作者:张娟 牟文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9-06
眼下,正是种植大蒜的好时节。在广济镇一片片平整的田地里,到处都是村民们忙着播种的身影。 在石河村9组,今年60岁的苟正坤正在自家地里忙碌着。他和两名蒜农分工合作,挖槽、插蒜瓣、覆土,动作非常麻利。对于他们而言,耕种入地的不只是种子,更是来年增收的希望。 “我去年种了两亩多大蒜,蒜和蒜薹一共收入了一万多元。今年又种了三亩田,管理好了收益还是不错的。”苟正坤告诉记者,他年纪大了,在家种植大蒜不比在外打工差,一亩田至少也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广济镇种植大蒜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中新村、石河村、天平村、新和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上一两亩地的大蒜,每年3月下旬,蒜薹陆续上市,吸引着四面八方的经销商前来收购。 “要想大蒜长得好,蒜种很关键。不管是买来的大蒜还是自家留种的大蒜,都需要掰成瓣,再重新分拣,大个饱满、完整挺实的才能留作蒜种。”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叶波正在蒜农陈福云的田边进行技术指导。 “目前,广济的大蒜品种分别有正月早、温二早、灰叶子三个早中晚熟品种,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这里的蒜薹品质好,非常受市场欢迎。”据叶波介绍,近年来,广济镇把大力发展大蒜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科学优化产业结构,切实在规模化、现代化上做文章。如今,依托产业优化布局和农业部颁发的“三品一标”绿色食品认证,广济大蒜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据了解,目前,广济镇共种植大蒜11000余亩,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大蒜生产机械化水平比较低,从种植到管理大部分靠人工,尤其是收获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为此,广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计划今年投入20余万元采购三台大蒜播种机,加快大蒜机械化生产进程,为大蒜产业发展提供机械化动力。同时,该镇还积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通过组织考察学习、培训指导,及时解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销售困境;全面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引领更多的村民走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