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 一颗爱心
作者:张娟 文/图     来源:     日期:2012-09-14    
  三尺讲台 一颗爱心
  ——记四川省优秀教师、遵道学校教师张见


  他从站在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面对台下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时,就坚定了自己从教的信念。他常说:“己所不正,何以正人。”从教14年来,他始终抱着强烈的责任感和高涨的工作热情,用自身行动实践着“既为人师,就要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承诺。他就是今年被光荣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的遵道学校老师张见。
  “张老师,今天是教师节,学生虽远在异地,却难忘师恩,唯有把记忆叠成小船,把祝福融入短信,向您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看到这条特殊短信时,张见才明白,又到教师节了,像往年一样,他开始陆续收到学生们的祝福短信还有贺卡了。每当此刻,他的脸上总是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1998年,宜宾师范毕业的张见怀着对教师职业特别崇敬的心情,踏上了从教之路。初为人师,考虑到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英语老师匮乏等因素,原本数学专业毕业的他毅然转投入英语教学。为了上好每一节英语课,他虚心与同行交流切磋,查阅大量书籍资料和观看多种类视频教学,制作教具、备课直至深夜,很快便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教学能手,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他还经常加班加点为学困生辅导。
  “我只是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培养,永远用欣赏、宽容去温暖他们”,这样一句朴素的话语伴随了张见14年,也使他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文明班级”、“优秀集体”称号,他也连续两年被评为“爱心班主任教师”。在今年的中考中,他所带的班取得了17人达到A级指标,23人达B级指标的辉煌成绩。班上54人中有44人被国家级或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
  在别人眼里,班主任工作吃力不讨好,张见却主动请缨,挑起重担。“我能从中体验到无限的快乐,我发自内心的爱着我的学生,这份付出也让我感受到青春的价值,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张见说。作为班主任,他主张“爱心+耐心”教育,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的培养。每当进入新的学年,他便把精力首先花在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工作上,对班级学生的家庭状况、性格爱好、生活和学习情况都了如指掌。上一届有一位叫黄文静的学生,因英语基础差赶不上趟儿,自卑感极强。为了树立这个孩子的信心和保护好她的学习兴趣,张见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巧借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鼓励黄文静积极举手大胆提问,诙谐、幽默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欢。慢慢地,黄文静变得开朗和自信起来,英语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在张见眼里,每个孩子都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点和长处,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并不十分优秀的孩子,他更是关爱有加。
  遵道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里面不乏有一些来自特殊、特困家庭。对待这群孩子,张见就像对待田间禾苗般认真,总是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爱心。学生小雪(化名)因父亲得精神病、母亲弃家出走等家庭因素影响,荒废了4年学业。当她重返校园时,却比同年级的孩子大出好几岁。年龄的差异、课程的断节、复杂的家庭环境使得小雪从入学起就孤僻、寡言、自卑。张见并没有因此而嫌弃她、冷落她,而是先通过每周的周记与小雪纸上交流培育感情,鼓励她重燃学习信心,进而再面对面交谈在生活上多给予关心,事事处处爱护她的自尊心,平时抓住一切机会当众表扬她的点滴进步,更让她承担起班长的责任。在张见的悉心开导和温暖下,小雪学会了以一颗感恩的心积极面对生活,学习成绩也从科科不及格向中等成绩迈进。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张见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沉甸甸的果实:2009年获市初中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2011年获学科优秀教师;多次积极参加校、区及市公开研讨课,教学技能获得好评;教学成绩显然,在列年的期末全市统考中均名列前茅,尤其在近三年的期末统一考试中,成绩均居全市第一(绵竹实验中学除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取得骄人成绩的张见从没有沾沾自喜,他一如既往地走上三尺讲台,用一颗爱心默默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