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风采】王薇、文棚:退役“夫妻兵”将为民服务融入血脉
作者:李露平 蒋丽萍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8-10
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窗洒进舞蹈室,穿着黑色芭蕾裙的王薇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在画室里,文棚手拿画笔,专注地描绘着心中多彩的祖国山水...... 王薇和文棚是一对夫妻,相识于西藏军区文工团。近20年的军旅生涯,这对“夫妻兵”把为兵服务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翻山越岭用艺术为驻守哨所的军人送去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和精神文化大餐。如今,脱下军装的夫妻俩回到绵竹拿出积蓄开设工作室,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文化事业,用出色的专业能力,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活跃在雪域高原的每一个哨所 文棚从小立志参军报国,1999年进入西藏军区文工团。美术专业毕业的他在部队主要负责舞美工作。2003年,心怀从军梦的王薇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成为了文棚的战友。在朝夕相处中,文棚渐渐对这个为了减轻高反带来的头疼,在头上紧紧绑上布条也要咬牙坚持训练和排演的要强女孩王薇产生了情愫。渐渐地,经过在工作中不断地磨合,在生活中互相照顾,两人逐渐发展成了彼此倾心的恋人,结为相濡以沫的夫妻。 文工团主要工作就是“为兵服务”。夫妻俩常常携手迈过“生命线”,在茫茫雪海中艰难前行,为驻守哨所的官兵送去温暖和祝福。“很多哨所都没有路,需要背着行囊步行几个小时。我们经常凌晨5点多出发,中午2点左右才能到达目的地。”文棚、王薇告诉记者,官兵们对文工团的到来总是特别期待,早早地清扫出空地,远远在路口等待。也正是从那时起,他们更加明白了这份工作的真正意义,激励着夫妻俩克服所有艰难困阻,活跃在雪域高原的每一个哨所。 军旅生涯中,王薇曾先后3次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3次获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获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等多项殊荣,也曾随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出访印度、尼泊尔。文棚曾参与第四届上合组织军乐节,第7至10届全军文艺汇演,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80周年、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等活动舞美设计,获全国金奖4次,全军金奖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 他们开设工作室坚守着心中的热爱 “大踢腿的动作,膝盖的方向朝外,这样的姿势对不对呀?”“笔杆握得越高,越可以轻轻地画出延长的直线,笔杆越往下拿,越能画出深且重的线条。”走进王薇艺术工作室,她正在给孩子们上舞蹈课,眉眼弯弯的她颇受孩子们的喜爱。而在弥漫着油彩气息的画室里,文棚正在向孩子们讲授绘画基本技巧。工作室里,一动一静的反差冲击尽管如此强烈,却让人忍不住沉浸于他们的完美融合,和谐统一。 文棚、王薇从部队相继退伍回到家乡后,选择自主创业,继续从事自己喜爱的文艺事业。夫妻俩一拍即合,于2021年在绵竹开设了一家艺术工作室,专门开展舞蹈和美术培训,希望以自己在部队多年培养的高水平专业能力为家乡的文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在部队的这么多年,我也总结了许多的舞蹈教学的经验,而文棚也在美术方面有一定专长。我们退伍后想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奉献社会。”王薇说道。 2021年7月,王薇艺术工作室在仟坤步行街正式开业。尽管夫妻俩已经离开了部队,但“为兵服务”四个字早已融进血脉。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间工作室,更是一间为战友子女们提供一个接受艺术培训的地方。“在与战友的相聚中,我们发现许多现役军人无法时常陪伴在妻子孩子身边,而退役军人响应号召干事创业,也鲜有时间陪伴家人。”王薇说,军人的孩子缺少陪伴让他们感触颇深。于是,他们决定利用工作室现有资源照顾战友们的子女,并通过呼朋引伴,让更多军人的子女到工作室接受免费艺术培训,看书学习,一起度过快乐的课余生活,弥补情感的缺失。 一年时间以来,越来越多的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子女来到工作室接受免费艺术培训。王薇和文棚虽然忙碌,却也乐在其中。在王薇、文棚看来,能为战友解忧是一种荣耀,是对军人这个职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对幸福的坚守和对心中那份热爱的执着。 “戎装虽解,但军魂犹在。我们希望有更多军人的孩子来到这里,通过我们的陪伴,解决战友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干事创业。”夫妻俩表示,岁月流转,改变的是容颜与职务,不变的是年少从军时的赤子情怀。未来,他们将继续在努力创业的同时积极回馈社会,用实际行动诠释军人退伍不褪色以及党员干部的价值担当和使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