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绵竹人】林中喜:半个多世纪热心公益 用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作者:唐妮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6-27    

6月22日,穿过夏日蝉鸣纷杂的炎热,来到富新镇吉兆村,老人林中喜早已等候在家门口,忙碌不停地招呼我们喝茶、休息。白发婆娑但精神矍铄,与人交谈时思路清晰,是初见时林中喜留给记者的印象。这位热情好客的老人是一名有着5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在半个多世纪里他始终热心公益,竭尽所能为身处困境中的人送去“及时雨”,生动践行着雷锋精神。“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说起初心,林中喜布满皱纹的脸上晕开了慈眉善目的笑意。

“要永远像雷锋那样,做一辈子的好事”

1960年,22岁的林中喜光荣入伍,成为沈阳铁岭某部队的一名战士。因为表现优异、乐于助人,他很快就被推选为班长。1962年,雷锋来到林中喜所在的部队作助人为乐先进事迹演讲。“我永远记得那场演讲,雷锋同志还亲切地和我握手,让我感到无比光荣。”回想当时的情景,84岁高龄的林中喜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演讲结束后,林中喜找到了人生的榜样,“要永远像雷锋那样,做一辈子的好事”,成为他往后人生为之践行的座右铭。

1968年,林中喜退伍回到家乡,担任过民兵连长,做过砖厂工人,之后在家务农,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用热心、善良感动和温暖着身边的人。1998年的冬天,村里接连发生盗窃事件,成为困扰村民的烦心事。“我是一名退伍军人,理应站出来保护乡亲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那以后,每天凌晨两点,“当当当”的声音便会准时在吉兆村的田间院落间响起,那是林中喜正提着四五斤重的铜锣和锣锤,顶着浓重的夜色,沿着蜿蜒崎岖的村道巡逻,为附近80余户村民打更守夜。直到凌晨4点半,他才会拖着满身的疲惫回家休息。

从1998年到2011年,漫长的13年间,担当义务守夜人,林中喜从未抱怨过一句苦与累。“有时天气不好,晚上看不清楚路面,一路上要摔好几跤,身上到处都是淤青。”说起那时的辛苦,林中喜毫不在意,只要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平安的,村民们能睡个踏实觉,他便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后来,林中喜的年龄逐渐变大,村上也成立了夜巡队,在镇村干部和村民的多次劝说下,他才卸下了“守夜人”的身份。

前些年,每到“六· 一”国际儿童节,他便为村小学的孩子们购买小礼物;从媒体上得知剑南街道刘洪刚身患重病急需用钱时,他换乘几趟公车把1000元钱捐给了刘洪刚.......在过去几十年间,林中喜乐善好施的事迹数不胜数,提起他,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呼他为“活雷锋”。

“我只是尽了一名党员的本分”

“林爷爷,我家里还有好几个塑料瓶,您空了就过来收走吧。”“好的,我这就来。”在采访中,不时有村民路过林中喜家,招呼他前去收废品。原来,尽管已经是84岁高龄,林中喜现在依然会在村里捡拾废品垃圾。“现在比不上以前啦,大家的环保意识变好了,有时候一个月也才能卖20多元钱。”林中喜感慨地说道。

其实,林中喜家从来就不富裕。前些年,老伴瘫痪在床,他平时除了照顾老伴外,便出门拾荒,换来的钱补贴生活开支。然而,省吃俭用花了10年时间攒下的7000元积蓄,却在2018年被他作为党费全部上交。“我想向党组织交一笔党费。”吉兆村治保主任樊吉华始终记得,2018年4月12日上午,天空中正飘着雨,林中喜冒雨来到村委会,从包里拿出被旧报纸层层包裹的7000元钱放在桌上,说这是他专门献给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礼物,因为担心自己等不到那一天,所以选择提前交。“老人的行为让人特别感动,是所有党员干部的典范。”樊吉华说道。

慷慨解囊并不是个例。2020年2月7日,林中喜照顾好病榻上的妻子后,换上干净的外套,来到富新镇绵远集镇大社区,掏出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2000元钱,请工作人员帮自己捐赠出去支持疫情防控。面对工作人员的纷纷劝说,林中喜却异常坚定,他说:“我只是在做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林中喜的胸前端端正正地佩戴着一枚党徽,虽然已经有些陈旧磨损,但依然被老人擦拭得干干净净。“林爷爷无论去哪儿,始终戴着党徽。”村上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总是说,党徽在身,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党员的本分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