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新市学校:巧手变废为宝 垃圾化身艺术品
作者:唐妮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6-21
绿草如茵的山涧溪地、巍峨雄壮的皑皑雪山、古朴雅致的竹篱小院……走进新市学校,在“知以栖”可回收物集中收置点里,摆放着一排排充满意境的手工作品,将整个教室妆点得如诗如画。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作品的前身竟是学校食堂里废弃堆积的泡沫箱和塑料制品,同学们的巧手巧思让垃圾变成了指尖上的“艺术品”。 6月17日上午,记者在新市学校书画教室看到,一堂富有创造力的手工课正在进行。在美术老师杨伟的指导下,同学们忙着将手中的泡沫箱切割成山峰的形状,再用废弃的草坪角料与木头制成草地、桥梁和凉亭,通过精心上色后,一幅层次分明的微缩版跑马岭盆景便呈现在众人眼前。“原来泡沫还有这样有趣的用处,真的太好玩了。”该校五年级四班学生彭思菡说,除了盆景外,她还用泡沫制作了简易水杯,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体会到了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乐趣和重要性。 “我们学校食堂每天都要产生五六个装蔬菜的泡沫箱,既占空间,也不好处置。”杨伟告诉记者,看着食堂门口堆放的泡沫箱,他萌发了创作灵感。于是,他将废弃的泡沫箱全部收集起来,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带着感兴趣的同学一起用泡沫创作展示家乡优美风光的手工艺品,增强同学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装饰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从材料选择到形体设计再到模板摆放,我们都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如今,他们还用废纸板等材料尝试制作了三星堆面具和风景画,实现了垃圾分类的资源化利用。” 据了解,让垃圾化身艺术品,是新市学校将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推进的又一有力举措。为了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新市学校还积极进行垃圾分类硬件建设,创新设置可回收物集中收置点——“知以栖”,引导学生将可回收物准确投放到相应垃圾筐内,回收所得作为各班班费,并定期在校园里评比展示各班投放回收情况,激发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同时,该校通过“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进社区”“垃圾分类进养老院”等志愿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争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实践者、监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