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典型】记市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员王嘉丽
作者:唐妮 廖辉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5-30
执着坚守当好战疫“侦察兵” ——记市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员王嘉丽 接收样本、实验检测、结果研判……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核酸检测人员宛如一群敏锐的“侦察兵”,身穿厚重的防护服,与病毒“零距离”接触,却毫无退缩畏惧之意。出生于1996年的王嘉丽,是他们中的一名年轻“小将”,在尽心尽力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前后多次奔赴抗疫一线支援,用日夜不停的坚守保一方百姓平安,诠释了年轻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日夜奋战 与病毒近距离“对峙” 5月18日早上7点半,王嘉丽早早来到市人民医院区域医疗技术中心,依次穿上隔离衣、防护服、一次性鞋套,佩戴好帽子、N95口罩、护目镜、防飞沫面屏后,快步进入核酸检测实验室,与刚结束晚班工作的同事换班,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阶段,我们实行轮班工作制,所有检测员轮流上岗,样本随到随检,确保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完成每一批检测任务。” 透过实验室的玻璃,记者能清楚地看到,“全副武装”的王嘉丽动作熟练流畅,配制试剂、提取核酸、上机检测、扩增分析、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做到了有条不紊、细致谨慎。很难想象,这是一名进入核酸检测战线不到两年的年轻“战士”。2020年上半年,在考取了PCR上岗证后,王嘉丽才开始在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从事核酸检测工作。“核酸检测员是离病毒最近的人,在样品处理过程中,一旦操作失误,每个环节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存在想象不到的危险。”王嘉丽坦言,第一次与新冠病毒面对面时,心里还是有些胆怯与不知所措,但想起自己的工作职责,便鼓起了勇气和信心。为了尽快熟悉检测流程,提高检测效率,王嘉丽总是利用工作之余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专业能力。 下午两点,完成了最后一批样本检测后,王嘉丽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实验室。脱掉防护服后,汗水早已湿透了她的衣衫,双手被闷得肿胀,摘下口罩的脸上也留下了深深的压痕。“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负压实验的环境下,连续工作6个小时,是体力和耐力的双重考验。”王嘉丽说,前段时间,新市镇某企业内发现确诊病例,她和同事每天都要检测近3000人次的样本。在检测期间,他们几乎不喝水、不上厕所,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准确的检测结果,为疫情防控赢取更多的时间。 婚期将近 毅然选择奔赴一线 今年1月6日凌晨3点,王嘉丽踏上了前往河南郑州支援疫情防控的“逆行之旅”,而当时距离她的婚期仅剩1个月的时间。“出发时,我已经做好了将婚礼延期的准备。”王嘉丽说,虽然当时酒店、婚庆都已订好,请帖也早已发给了亲朋好友,但对于她的决定,家人们都很支持,给了她毅然逆行的勇气。“我的丈夫是一名现役军人,他很明白当国家和人民有需要时,我们所肩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有支援河南的经验,我愿意去吉林!”3月30日,吉林疫情告急,王嘉丽再次主动请愿,跨越近3000公里,从春暖花开的南国到达白雪皑皑的北国,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面对不同的仪器和试剂,需要提前掌握熟悉,我们每天有12个小时待在实验室里,最忙时要检测2000余管样本,为2万余人提供核酸检测报告,回到酒店后累得倒头就睡。” 相比于四川的温暖宜人,吉林强烈的昼夜温差曾让王嘉丽无法适应。“刚到吉林不久,我便连着上了3个夜班,从晚上8点上到第二天凌晨2点,夜里温度只有1摄氏度左右,冷得有些难熬。”王嘉丽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小组在吉林世纪广场上搭了两个简易的帐篷,负责接收标本、登记排版等前期工作。凛冽的寒风隔着薄薄的篷布呼啸而过,即使穿着防护服,她仍然冷得手脚僵硬。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王嘉丽坚守在一线,冷得厉害时便在原地跺跺脚取暖。 支援任务结束,王嘉丽离开吉林时,看着车窗外逶迤壮美的北国春景正在突破冰雪的阻碍,绽放出盎然的生机,街头巷尾重新出现热闹的烟火气,人们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往来不停……这一切让她感慨万千,她将复苏的城市定格在手机里,写道:“每一份坚守都有意义,我们枕戈待旦,终迎春暖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