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绵竹一季度农业生产发展态势良好
作者:张娟 尹翔 文/图 责编 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5-13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生产稳步有序,生猪产能快速释放,农业项目加快发展,“三农”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为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季度,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77亿元,同比增长4.1%。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主要农作物生产较好,初步统计,小春粮食播种面积 29.8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9.6万亩,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5.7万亩;生猪出栏9.9万头,增长11.2%;猪肉产量0.8万吨,增长3.0%。 农业生产稳步有序 初夏时节,在玉泉镇玉江村,大片的辣椒、豇豆、茄子等作物长势喜人。种植大户杨兴华告诉记者,玉江村地处河滩地,适合发展蔬菜种植。今年,他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蔬菜,开展订单式农业生产。 自春耕备耕以来,玉泉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就春耕备耕、乡村产业振兴等工作对农民群众进行指导,推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拓展思路,延链条、创品牌、抓技术、增效益,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产业提质、农民增收。 眼下正值水稻栽插时节,我市的农技专家们每天奔走在田间地头,指导水稻栽插工作,坚决守好粮食安全底线。“一定要时刻关注秧苗生长的光照、温度和空气等环境条件,这样秧苗才能更好地发育和生长。” 在富新镇贵丰家庭农场,市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魏先瑜一边叮嘱农场主江国平,一边现场指导解决相关问题。 为提高水稻育秧和栽插的质量和效率,全市各镇(街道)以种粮大户、合作社等为主体,大力推行水稻育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并加大机插秧、抛秧等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为全年丰产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同时,市农业农村局还组织了近百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现场指导种植户做好大春备耕及田间管理工作,同时利用微信群等网络平台,让农技人员主动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对接,普及春耕春播技术,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生猪产能快速释放 为加快恢复生猪产能,我市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加大稳定生猪和生产工作力度,加快落实扶持政策,加强市场调控和信息引导,千方百计稳定生猪生产,促进生猪产能快速释放。 “你这么大的养殖规模,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千万不能放松警惕。”日前,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来到钟长兴养殖场开展一对一服务,了解生猪生产情况,宣传支持政策,协调解决问题。钟长兴是玉泉镇的养殖大户,建有圈舍10700平方米,目前存栏生猪7000余头,年出栏生猪可达11000余头。今年,他还向省农担公司贷款了200万元,解决了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为巩固生猪产能恢复成果,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市农业农村部门还建立了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的定点监测预警机制,指导养殖场(户)科学合理安排生产。同时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助力生猪养殖提质增效。加强金融支持,全面推进生猪保险、生猪补贴等政策落实,降低养殖风险,增加养殖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