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香涵养家风 以书香筑牢信仰
作者:刘 莉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5-12
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和首届全民阅读大会来临之际,新华社4月22日播发通讯《习近平的读书故事》,讲述习近平总书记与书的“不解之缘”。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笔者品读之后深受启迪,让我们用书香陪伴成长、用书香涵养家风、用书香筑牢信仰,让蓬勃的青春沐浴着书香奋楫扬帆、勇敢追梦! 回忆知青岁月的读书经历,习近平总书记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如今的年轻干部学历越来越高,但一些人走出校门就放下了书籍,总觉得学的时间已经够久了,可以停一停、歇一歇了。还有一些年轻干部整天忙忙碌碌、一刻不停,工作成效却并不显著。笔者认为,原因就在于理论和实践不相扣,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和有效的方法。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的经历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读书!经典指引人的方向,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温故而知新,反复推演、论证、总结出来的方法才会深入骨髓,用起来也才会得心应手。乘着年轻读书,读透生活的道理,领悟精髓;读懂人生的意义,积极进取;读出生命的喜悦,释放精彩;读亮未来的天空,一路向前。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好家风的养成,需要持续不断的文化熏陶。童年时,母亲带着习近平到新华书店买《岳飞传》小人书,回来之后就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回忆:“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后来到浙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仍然保留着读县志、看古籍、品经典的习惯。在《浙江日报》撰写“之江新语”专栏,他旁征博引,《礼记》《左传》《战国策》《史记》中的章句信手拈来。为大学生作报告,《大学》《孟子》《资治通鉴》《思想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如数家珍。 读完《习近平的读书故事》,夜已深,笔者却久久不能平静,仿佛有一盏明灯照亮了曾经的迷茫,又好像一把金色的钥匙悄然打开了困惑和不解,帮助笔者找到了以后工作的方向和突破口,更加深刻地明白了读书可以开阔眼界、摸脉搏、找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是的,我们要让更多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智力支撑、注入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