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 搞建设】绵竹: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作者:申梨 王平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3-23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行走在绵竹大地,处处洋溢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先进制造产业风起云涌,涛声激荡;传统企业挖潜开荒、老树发新枝;新企业、新产业、新项目群星闪烁,焕发出新气象……

作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强县,绵竹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工业经济“5+1”计划,集中精力推动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实现倍增,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城和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全国优势白酒产区,2022年1至2月,绵竹市1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东汽)实现工业总产值120.1亿元,同比增长19.3%,工业经济迎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春天。

促大培强 白酒产业壮起腰杆

3月21日,四川剑南春集团公司包装车间,工人们开足马力,加班加点进行包装生产,力求每一笔订单都能以最佳的质量、最快的速度送达市场一线。另外,剑南春3万吨原酒扩能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

据介绍,剑南春集团公司一手抓市场拓展,一手抓技改扩能,订单量不断飘红,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2021年,剑南春集团公司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剑南春营业收入将达到200至25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剑南春”的目标。如今,在以剑南春为龙头的白酒产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致力于品质提升、市场拓展,让绵竹白酒品牌壮起腰杆、行稳致远。

企业的发展底气,来源于国家和地方的一系列政策支持。202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在“农业园区建设工程”中提出,“提升绵竹名酒食品产业园、绵竹芳香产业园等集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能力,提高农产品加工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这将有助于绵竹加快白酒产业发展,提高白酒品牌影响力。随后,《绵竹市支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试行)》出台,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000万元白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在“支持酒类企业新建或技改扩大产能、支持酒类企业树品牌拓市场、强化酒类企业融资担保支持”等九个方面落实21项具体的奖补措施。

政策红利的释放,多方位提振了酒类企业的发展信心,为白酒产业做强做大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十四五”期间,绵竹还将打造以白酒酿造为核心,展销、交易、文旅为一体的国家级白酒产业集群和世界美酒特色产区名片,支持白酒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好二三线品牌培育,助推腰部企业加快发展,推动形成梯次发展格局,筑牢“绵竹酒”产业发展基础。

重塑优势 开启传统产业新引擎

产业转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绵竹正以宽阔的视野审视谋划,紧扣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主旋律,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重点,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

先进制造业是传统产业的“先锋”。近日,在西南电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实验中心,一个个直流电压发生器和交流电压发生器正在打包,即将远渡重洋发往德国海沃公司。近年来,西南电工注重创新,研发的直流电压发生器和交流电压发生器成功打开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了全球两大高压实验设备制造商——瑞士哈佛莱及德国海沃公司的供应商,销售收入也从几百万元飙升至上亿元。

转型升级是激活传统产业内生动力的砝码。日前,绵竹新引进的150万吨重组整合和升级改造产能置换项目已经实现点火试产,短流程炼钢工艺,发起了钢铁产业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的品质变革,标志着钢铁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将开启绵竹百亿钢铁产业新时代。

创新是第一动力。绵竹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全力推进成果转化,助力先进制造类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四川瑞驰拓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超细研磨设备在中国钛白粉领域、世界化纤新材料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0%;四川绵竹鑫坤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注重自主创新,成为国际汽车赛车曲轴连杆供应商;四川六方钰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性能电子陶瓷基板及元器件为国家战略贡献力量;中航宝胜(四川)电缆有限公司在特高压电缆方面成绩显著,成为西南地区线缆行业标杆性企业。

一个个生动实践表明:传统产业经历重塑后,实现从“生力军”到“主力军”的角色转变,当之无愧地挑起了绵竹高质量发展大梁。

激活动能 新兴产业蓬勃兴起

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升级传统产业,更要壮大新兴产业。近年来,绵竹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规律,着力培育壮大生物医药、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新兴产业成长。

日前,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以及三个月的调试预生产,四川金瑞基业药物研究有限公司临床批用原料药已经正式投产。金瑞基业致力于抗恶性肿瘤等疑难病症的创新药物开发,在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公司的又一重大医药科研项目——和厚朴酚脂质体生产基地项目也落户绵竹。项目投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额约15亿元,年税收约23600万元,将为实现千亿高新区提供强大助力。

这只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绵竹高新区内,日产40万只新能源锂电池项目几个月内实现了从签约到生产;年产50万吨生物饲料项目、创新药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优质项目即将竣工,跑出了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加速度”。作为承接新能源、新材料、锂电等全产业链条的“飞地园区”——德阿产业园,充分发挥飞地园区政策和产业集聚优势,吸引了年产8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项目、年产4.2万吨基础锂盐项目、新型环保建材等项目落地生根,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正朝着“打造锂电产业集群,实现百亿产业”的目标迈进。

如今,绵竹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优化产业功能区布局,推动白酒产业集聚发展、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装备制造配套发展、锂电产业跨越发展、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产业,点燃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项目赋能 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

春暖花开,走进绵竹高新区、德阿产业园区,各大项目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塔吊林立,一栋栋崭新的厂房拔地而起,呈现出“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良好局面。

3月22日,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基地项目在德阳、阿坝州、绵竹等各级领导以及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先进材料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发展龙蟒股份有限公司等主要负责人的见证下正式开工。该项目占地800亩,总投资120亿元,创造绵竹单体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新纪录。项目达标达产后,预计可解决劳动力3000人,实现年销售收入214亿元,年税收12.84亿元。

据介绍,该项目依托全省丰富的清洁能源、阿坝州锂资源、四川发展磷矿资源、川发龙蟒精细磷酸盐技术以及循环经济产业优势,以“硫磷钛铁锂”循环经济绿色工艺为支撑,综合利用硫酸法钛白粉副产硫酸亚铁,生产新能源材料磷酸铁锂,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实现强链、补链、延链,助力德阿产业园区打造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和全国绿色循环经济典范。

当天,绵竹集中开工10个重大项目,涉及装备制造、先进材料、食品医药等领域,总投资175亿元,擂响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奋进鼓点,持续赋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绵竹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各大项目落地生根,折射出绵竹市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绵竹市坚定不移地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机遇,在产业布局、政策配套、要素保障等方面深耕细作,不断吸引外资来绵投资。市委书记、市长“双班长”带头深入一线为企业送温暖送政策,网格员(指导员)、项目秘书上门送服务,通过全方位主动对接、一对一制定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解决“疑难杂症”,确保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增效。持续放大“黄金七条”“良好开局六措施”“科技创新18条”等系列惠企政策效应,从资金扶持、金融支持、税费优惠、援企稳岗、要素保障等多个方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和项目在绵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繁荣发展。

潮起两岸间,乘风正远航。站在新的起点,绵竹正铆足干劲,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昂首挺起“工业强市”的硬脊梁,谱写出筑梦未来的恢弘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