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神病患者构筑一个家
作者:李周     来源:     日期:2012-08-10    
  为精神病患者构筑一个家
  走近守护精神病患者的“天使”——邹建芝

  她是一名普通的精神科护士,从19岁到31岁,在精神科护理的工作岗位上度过了12个春秋。8月6日,记者走进我市精神病医院,见到了这位普通的精神科护士邹建芝。
  “2012年的护士节,当我被评为‘优秀护士’称号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惭愧,因为我所做的一切,真的是太普通了。但我又是如此的幸运,因为我所做的一切,得到了同事、单位、家庭和社会的认同与肯定。这种认同和肯定,让我更加无悔并执着于我的护理职业生涯。”面对记者的采访,邹建芝坦然的回答道。
  ■遭受病人攻击,她依然选择坚守
  “我刚上班的第一天,为病人输液穿刺完后,病人突然拔掉针头,用手猛抓我的脸。在将病人约束好以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脸、手背被抓伤,右手大拇指被该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刺伤。我躲到厕所里伤心地哭了很久,但更担心的是自己被该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刺伤。直到接到检验科报告该病人输血全套检查为阴性时,我才大大的松了一口气。”邹建芝回忆起自己第一天上班的情况。
  第一天上班就受到病人的攻击,让邹建芝的上班状态受到很大的影响,心里充满了委屈和难过。“病区护士长知晓我的情况后,专门和我进行了一次谈话。在护士长办公室,她将自己手上一个被病人咬过的咬痕给我看,问我有什么想法。护士长告诉我,精神科护理工作是所有护理工作中最为危险最为繁琐的,如果我们都选择了放弃,那我们的病人怎么办?”邹建芝告诉记者,当她听到这番话的时候,一股强烈的责任感让她选择了继续留下来。
  “随着病员的好转,看到他们重新恢复健康的精神状态,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我认为帮助病人的康复就是我们作为白衣天使的天职,病人的安康就是我们的幸福。”邹建芝如是说。
  ■死缠烂打学艺,只为让病员重树生活信心
  在记者短短的采访中,邹建芝又开始组织病人开展剪纸、折纸、拼图等康复活动。为了帮助患者康复,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康复之后学到一技之长,邹建芝查阅了大量的精神病人康复相关资料,希望找到更多的方法。
  “就在为此事冥思苦想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经过一家花店,看到老板做的手工丝网花很漂亮,我想如果我们的病人也会做这些花的话,那他们今后出院也能有一技之长。于是我就找到老板,希望她可以教教我,却被老板委婉拒绝了。我当时心里很失望,于是第二天下班后又到花店请教,再次被老板一口拒绝了。第三天我再次来到花店,当老板看到我时,表情哭笑不得,她说从没见过像我这样死缠烂打的人。看到老板没有像前两天一样拒绝我,我心里一阵窃喜,对老板说出了想学习手工丝网花的真正原因是想帮助那些在医院治疗的病人,帮助他们重树生活的信心。”老板被邹建芝的话深深打动了,终于同意教她做手工花。
  经过努力,邹建芝终于学会了制作丝网花。回到医院后她便组织病员开会,告知病员要教他们学习制作丝网花,让大家出院后有一技之长,受到病员的欢迎。“我们丝网花手工小组成立后,当我看见病员亲自将第一朵花制作成功后露出的笑容,我觉得很震撼。”如今,在邹建芝的带领下,精神病医院的手工康复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干了12年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邹建芝坚信,只要有一颗充满仁爱的心,一种向上的力量,她就是守护在病人身边的那个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