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来了,就该做点事”
作者:张红 文/图     来源:     日期:2012-08-09    
  “活下来了,就该做点事”
  ——记汉旺镇党委委员、镇规划建设办主任沈阳德


  “寺庙推进(7月2日至7月15日);老城区二期改造工程推进(7月中旬);质保项目审计(本月内完成);汉新社区建房意见(7月10日前);污水处理厂事宜(本月内)……”走进沈阳德的办公室,记者就看到一个工作牌,上面列举着他本月内要做的事情。把每天、每周、每月要做的事情清楚地列举或记录下来,这是他的一个习惯。在震后汉旺重建的过程中,他的这个习惯没有让一件工作落下,也把一个本来就非常有责任心的人“加得更紧”。
  沈阳德在汉旺出生、长大,又在汉旺工作了30余年,在震前他曾是汉旺老镇建设办公室主任,震后他又是镇规划建设办公室主任,汉旺的变迁,他亲眼见证,也亲自参与。“以前汉旺老镇改造的动力来自于当时经济发展与城镇规模发展的不协调。”他告诉记者说,东方汽轮机厂在三线建设的背景上,1965年在汉旺镇上筹建,1974年建成投产,汉旺也因东汽而兴。老镇的旧城改造是一段极缓慢的过程,其结果仍然是一些新旧、风格不一的建筑拥挤在一起。而汉旺新镇“原址异地”重建,意味着规划者面前摆了一张白纸,可以重新画出理想城市的蓝图,并可以马上付诸于实践。这些富有“激情”的工作,对于一个热爱汉旺老城建的人来说,其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逝去母亲的悲伤和在抢险救援阶段因劳作而积累的病痛,在千头万绪的重建工作中,显得更加渺小和可以淡忘。“地震发生时在汉旺,能捡条命活下来,就该做些事情。”这句话沈阳德经常对自己说。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开始,他便迅速投入到抢险救援、卫生防疫、应急安置、征地拆迁、板房建设、新镇建设等一项又一项接踵而至的工作中,已经50多岁的他从没有说过一句“累”和“苦”。从2008年8月下旬至2009年4月底,从配合无锡规划部门编制规划,走遍汉旺进行实地踏勘,再到异地新建城镇区域的征地拆迁,从万名援建队伍进场施工,他作为承接方业务部门责任人,要配合供水、供电等多个部门,为新镇建设提供最好的施工和建设环境,他不辞辛劳,克服种种困难,全面确保了学校、医院、自来水厂、城市道路、廉租房等重点工程的施工和建设,也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0多岁的人了,腰椎、颈椎和骨质增生非常严重,有时看他腰都快直不起了,我们都劝他去休息或治疗,但他仍然坚守岗位,说‘等新镇建好了再去治疗’。”汉旺镇镇长刘长江对记者说道,新镇2.75平方公里,老沈没有一块地没有走到;这里实施的30多个重建项目,也没有一个项目他没有参与。可以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房一路,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在老镇北边尽头,龙门山脉的两座青山之间,是沱江上游绵远河的流出地,那里建有官宋硼堰水利枢纽。原本老城中就有官堰和宋堰两条水道穿城而过,在新城中,除了官堰和宋堰之外,还有官堰分出的西堰以及绵远河共同来形成新城的四条水系。四条纵向水系和一条横向进行城镇之间电力输送的高压走廊,就构成了分割新城绿地及住宅空间的基本骨架。”漫步在美丽的汉旺新镇,沈阳德如数家珍,“在新城的中心,有一片占地38万平方米的中央绿化区,是一处遇到地震时可以用来避难的‘防灾公园’,绿化率近40%,有桂花、皂角、银杏、香樟……不久,汉旺新镇就会真正成为一个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