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绵竹:“三化”建设构筑政务服务新格局
作者:罗天琪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2-15
“高效、便捷、服务好”这是众多办事群众对我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印象。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项改革”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进“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结构性变革、助推乡村振兴、不断优化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工作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深化“放管服” 依托“三化”建设向基层延伸 2月11日,记者来到汉旺镇便民服务中心,只见中心十分亮堂整洁,大屏幕上正在滚动播放着各种办理事项,此时一些居民正在办理业务。在便民服务中心一侧,还张贴着绵竹市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服务清单以及代办事项清单。 “现在办理很多业务,不用往市里跑,只需要到镇上的便民服务中心就可以搞定,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节省了很多时间。”汉旺镇广灵村村民刘先容说。 “我们便民服务中心是2020年5月正式运行,为方便群众办事,目前中心可以办理285项便民服务事项,103项行政审批事项,以及代办58项业务,实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业务。”汉旺镇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马林告诉记者,我市在设立汉旺镇行政审批中心的基础上,在原兴隆、拱星、天池分别成立便民服务站,实现中心审批代办承接,探索出与汉旺镇行政审批中心多点接件、一网审批的新模式,构建镇、村(社区)代办体系,村组干部当代办员,做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努力织出便民利企的畅通服务网。 据了解,考虑到群众的实际需求,我市按照适用范围、设定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步骤、办件类型及时限等12要素,制定委托事项办事指南和模板,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明了便捷。 创新方式 “政务+金融”助推“三化”建设 我市依托全市镇村便民服务“三化”建设网点,以农业综合服务站为载体,整合资源力量,推进政务和金融服务渠道共建共享、服务内容互联互通、便民活动合作联动、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创新“政务+金融“合作服务,有效有力地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底。 据了解,绵竹在5个省级试点便民服务中心设立金融服务窗口,公开金融服务事项清单和涉农金融产品办事手册。根据《绵竹市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政务+金融”综合服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孝德镇年俗村、年画村和九龙镇棚花村、紫岩街道玉马社区4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为第一批“政务+金融”试点,将打造成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 “市行政审批局和绵竹农商银行共同签署的‘政务+金融’综合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进‘政务+金融’综合服务合作。联合印发了《全面开展“政务+金融”综合服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政务及金融服务便民利民办实事,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市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股股长龚晓波告诉记者。 取得成效 加速构建政务服务新格局 近年来,绵竹市聚焦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省级试点和市、县级试点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市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据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峙健介绍,目前全市已完成便民服务网点布局优化设置,共设置12个便民服务中心、9个便民服务站、153个便民服务室。2021年4月,我市被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确定为第二批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省级试点,全市共9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54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纳入“三化”省市县三级试点建设。2021年底,首批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名单出炉,我市汉旺镇、紫岩街道、孝德镇、九龙镇、新市镇获得“示范便民服务中心”称号。 与此同时,我市将182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沉镇(街道)实质运行,在向汉旺委托下放93项审批服务事项试点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出54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审批事项委托下放至其他镇(街道)办理。梳理出236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234项依申请事项目录清单、93项高频事项目录清单。在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口,梳理96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并印制办事指南。建立镇村两级专兼职代办员队伍,实现村民小组全覆盖,为群众提供优质代办服务。同时,将30余项“水电气视讯”事项入驻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站、室),真正让群众实现“就近办、马上办、办事不出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