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年】记忆里的年
作者:周韵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2-09
春节还未过完,年味逐渐淡去。有人说,年也是“黏”,把亲人间的久别紧密“黏合”在一起,让淡去的情味变得浓郁起来。在我的记忆里,年是除夕夜里的其乐融融,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响声,是夜空下的璀璨烟花,是马尾河里流光溢彩的河灯......年渐渐成了乡愁记忆,在与亲人把酒言欢时,变得愈发清晰。 年,是记忆里喜庆洋洋的红色。1月31日,腊月二十九,工作忙碌了一年,终于迎来了春节假期。“女子,起来贴春联了!”本想睡个懒觉,可早上还不到8点,父亲的呼唤声便响彻在耳畔。匆匆吃完早饭,父亲将准备好的春联分类摆放,我和爷爷则在两头贴上透明胶,小心翼翼地张贴在门上。“过去,乡下人管春联叫对子,大门上还得贴上财神或是武将……”听着爷爷讲的故事,记忆被拽回了儿时。 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里,一方木桌摆放中央,母亲拿出一塌红纸,父亲准备好剪刀和笔墨,奶奶则在厨房里熬着浆糊。虽不是书香门第,但父亲却写得一手好字。“快马加鞭奔富途”,随着笔尖飘出阵阵墨香,他很快书写好了上联,我赶忙摊放在地上晾晒,爷爷则将浆糊涂抹在墙上,为张贴春联做足准备。一副副火红的春联映红了家人的笑脸,也寓意着未来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除夕夜里,家家户户的红灯笼里亮起了灯光,鞭炮声由远及近响起,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欢乐喜庆之中。母亲将10余道美味佳肴端上桌,家人们整齐落座,举杯畅饮,互送祝福。我和4岁的妹妹拿出“绝活”,背诵儿歌,唱歌跳舞,讨要红包。10元、20元的压岁钱,瞬间拉近了小孩和长辈的距离,大家嘻嘻哈哈闹成一团,处处洋溢着幸福味儿。 年,是记忆里挥之不去的鞭炮声。2月1日,正月初一。天色未亮,家门外便响起了阵阵鞭炮声。父亲说,大年初一放的鞭炮叫“开门炮”,也叫“开财门”,是古时便传下来的习俗,即讨个喜气,图个吉祥。 厨房里,母亲系上围墙,忙着准备早餐。“正月初一吃汤圆,事事如意,团圆美满。”白色的面粉在她的手里化身成一个个白滚滚、奶呼呼的汤圆。咬上一口,甜甜的黄糖在唇齿间蔓延开来,心里也泛起丝丝甜意。早饭后,我和父亲、母亲前往村里的寺庙上香,祈愿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过新年,放鞭炮,开开心心真热闹”……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我和堂弟、堂妹唱着童谣,欢快地奔向村里的商铺。甩炮、擦炮、小蜜蜂,大家人手一盒,十分满足。来到河边,堂妹拿出擦炮,在砂纸上一划,立马扔进水中,只听“砰”的一声巨响,河面溅起层层水花,大家望着彼此头发丝上挂着的水珠,捂着嘴巴笑出了声。堂弟也不示弱,抓起一把甩炮扔在地上,红红的火星刹那间亮起,爆竹四处蹦跳,瞬间消失在层层烟雾中,只留下一地的红色残迹。 夜幕降临,母亲拿着烟花来到大门外的空地上,父亲用香烟点燃了导火索,伴随着“哧、哧”的燃烧声,千家万户的烟花交错升起,在夜空中绽放出绚烂的色彩。“放烟花咯!”我和堂弟、堂妹点燃了手中 的“仙女棒”,金灿灿的火花犹如无数个闪耀的小星星,大家围成圈,载歌载舞,热闹喧腾。 年,是记忆里光辉灿烂的河灯。2月4日,大年初四。吃完晚饭后,我和父亲、母亲驱车前往城区。漫步街头,多彩的街灯华丽浪漫,将绵竹的夜晚妆扮成了光和影的世界,流连忘返的游客拿出手机,记录下最美的风景。马尾河畔,丝带状的彩灯璀璨生辉,浓浓的迎春气息扑面而来,儿时赏河灯的记忆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河灯真美啊!”飞云桥上,父亲将我架在肩头。抬眼望去,数千盏红灯笼矗立在河道两旁,缤纷夺目。波光粼粼的河面上,造型各异的河灯流光溢彩,将整个绵竹城妆扮得火树银花,分外妖娆。无数烟花升上高空,绽放出美丽花朵,与璀璨的河灯交辉相映,无与伦比。美丽的夜空中繁星点点,伴随着人们的美好祝福与心愿,一个个孔明灯冉冉升空,寓意着“万紫千红新气象,来年开出幸福花”的美好生活。 随着天色越来越黑,河岸边站满放河灯的人。我和母亲捧着莲花灯,放进河里,悄悄许下愿望。只见满河点点灯火,闪闪烁烁,荡荡悠悠,将河面映得通红。随着河灯渐行渐远,倒影将所有人的心愿越拉越长、越拉越远。 记忆里的年,时光进程缓慢,不知忧虑,充满期待,欢乐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