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回家路】“返乡人”的故事 #网络中国节·春节#
作者:罗天琪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1-07
随着2022年春节的逐渐临近,不少在外的游子又开始踏上了归途,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1月6日,记者走进返乡务工人员群体,听他们讲述回家的故事。 卢国军:平平淡淡才是幸福 1月2日一早,卢国军便与工友自驾从浙江省湖州市出发,经过18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于1月4日顺利回到了家乡绵竹。 卢国军今年45岁,是紫岩街道双坪村5组村民,在外从事高铁修建工作已经有9年时间。由于工作地点的流动性,9年来,他辗转去过江苏、安徽、贵州、辽宁等多地务工。 “我们一天大概要工作9个小时,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常常要加班加点赶工期。这么多年都习惯了,感觉不是很累。”卢国军说,在外工作的日子因为与许多老乡在一起,并不会感到很孤单,但常常会思念家中的父母和孩子。“因为工作忙,2021年我只回了一次家,在外面会常常想家,好在我与妻子双方父母身体都比较健康,儿子在西南交通大学读大二,平时也比较听话孝顺,这让我们感到很欣慰。” 卢国军回想起刚开始在外打拼的岁月,当时由于收入不高,过年回家每次都是坐绿皮火车。近年来,随着收入逐渐增加,他回家会选择乘坐高铁、飞机、自驾等高效便捷的方式。“从事高铁修建这项工作,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目前我国高铁四通八达,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国家的发展和中国速度。”卢国军坦言,平平淡淡才是真正的幸福,希望2022年自己工作顺利,家人身体健康,能尽自己所能让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同时希望自己今后有机会能够返乡创业。 刘富贵:希望孙儿健康成长 1月6日,记者来到紫岩街道赤竹村5组,村民刘富贵正与家人围坐在房前愉快地聊天。刘富贵今年48岁,是一名建筑工人,在外务工已经6年了,由于2021年的工期结束时间早,他在两个月前就回到了绵竹老家。 刘富贵曾经是一个走街串巷的补锅匠,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这一行逐渐没落,养家糊口都成了问题。于是,他与妻子决定外出务工。“我们做这行不管酷暑寒冬都要在室外工作,还是非常辛苦,但是做久了也就习惯了。”刘富贵说,在外工作常常想回家,但是收入比以前增多,这也成为他坚持外出务工的动力。 “我们基本上过年才回家,每次回家都会感受到家乡的变化。现在农村的居住环境干净整洁,家里的土地都承包出去了,生活也越来越好。”刘富贵笑着告诉记者,2021年他最大的收获是双胞胎外孙的出世,给家里带来了欢声笑语和新的希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自己的收入能够增长,同时将两个孙儿养好,让他们健康成长。 龚杰:不断取得进步 2021年12月中旬,龚杰乘坐飞机从云南昆明抵达成都,再从成都回到了绵竹老家——富新镇吉兆村。龚杰是一位80后,一直从事消防工程工作,目前已经是第14个年头了。 “消防工程这项工作一般在室内,我目前主要是从事管理工作。由于业务的需要,近几年需要辗转昆明和成都两地,平时回家的机会相对要多一些。”龚杰说,在外工作的日子,他常常挂念家中的母亲以及两个女儿,每次抽空回家都会好好陪伴家人。 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累积,2018年龚杰与几位朋友合伙成立了一家消防公司,公司里的业务也渐渐得到了提升。“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那时业务量少,是大家相互鼓励、咬牙坚持才挺过难关。2021年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公司接到了不少业务,整体发展才稳步向前。” 龚杰感慨道,2021年他在成都接触到许多不同的公司和项目,学习到了多元化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理念,更新了自己原有的想法和工作思路,收获颇丰。他希望在新的一年中,能够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取得进步,同时接到更多的项目,让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