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教育】川师绵竹附中:将课后服务打造成素质教育“新阵地”
作者:申梨 牟文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1-12-28
“双减”政策之下,川师绵竹附中多措并举搭建平台,开启“课后服务+晚自修辅导+艺术课堂+素质教育课程”模式,将课后服务打造成素质教育“新阵地”,满足了学生实际需求,让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 拓展服务 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12月27日下午5点,记者在川师绵竹附中看到,操场上,几十名学生正伴着音乐跳健身操;室内篮球馆内,同学们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着小规模对抗训练;音乐多功能教室里,老师弹奏着曲子,学生踩着节奏,放声歌唱……在川师绵竹附中的各个专用教室里,几乎每个下午都有 “特色延时”服务。 “我参加的是合唱社团,名额比较少,我眼疾手快抢到了最喜欢的兴趣班。”七年级学生康正东告诉记者,自己以前非常胆小,不敢上台表演,经过合唱社团的磨练后,渐渐地自信起来,不仅歌唱得好了,普通话也讲得标准了,还找到了释放课业压力的好方法。 “我们每周‘课程超市’涵盖了5大课程体系,有厚德、尚美、强体、博智、实践等类别的课程,为学生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该校副校长汪笔松告诉记者,今年是川师绵竹附中开校的第一年,学校在探索中前行,将“基础”和“拓展”有机结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出了拓展服务,各类成长性项目被悉数纳入学校教程中。 据悉,在推进课后服务中,川师绵竹附中充分发掘教师智慧潜能,利用教师经验、特长、兴趣爱好,全员参与开发,共同组建课后服务辅导教师队伍,开设舞蹈、书法、合唱、美术、编程等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组建校足球队、篮球队,以整级推进服务和社团智选服务两种模式稳步推进,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作业改革 助推“双减”减量增质 12月23日傍晚,在川师绵竹附中七年级三班教室里,老师石倩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李俊多道类似的题都做错了,便轻声示意正在晚自修的他到教室一角,耐心为他讲解错题。这样的场景,在川师绵竹附中的课后服务中时时上演,同学们的疑难或错题,都能在校得到“面对面”解答,教师也能精准地为学生释疑解惑。 据校长罗祥勇介绍,学校每天增设答疑时间段,学生对一天所学内容进行自主寻疑,有疑问时向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为晚自习高效完成作业打下基础。交流不仅限于知识,教师经常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解决他们思想上、生活上的困惑。答疑时段,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的场面是川师绵竹附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中考压力下,如何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川师绵竹附中还严控作业总量、优化作业设计、强化作业的过程管理,把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压力减了下来,并初步形成了可操作的作业管理办法。 “我们严格控制教辅资料增订,学生做的教辅资料都由教务处进行审核,各个学科作业的总量由班主任来协调,让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让学生少做无用功。”罗祥勇说,学校逐渐形成了分层作业、限时训练、个别辅导、集中补差的晚自习管理策略,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普遍反映在学校上晚自习的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 课后服务还在探索中。未来,川师绵竹附中将继续向“有”要“优”,找准“小切口”,打好“基础+拓展”组合拳,以“全员覆盖+精品打造”为服务形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与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