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什地镇:唱响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
作者:罗天琪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     日期:2021-10-28    

深秋时节,走进什地镇,空气清新、村道干净整洁,老百姓房前屋后果菜芬芳,一幅生态宜居的画面呈现眼前。近年来,该镇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加强生活污水治理

10月26日,记者在什地镇绵河村12组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现场看到,在绿色的网状围栏内,安放着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可以为附近32户村民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据介绍,该工程的工作原理是将农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收集至集中式化粪池中,经过沉淀、初步发酵后进入调节池,调节后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再采用活性污泥法生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这个工程对我们居住环境改善很大,以前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周围常常臭气熏天,但现在有了这个污水处理设备,空气变好了,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绵河村村民何一波说。

据什地镇党委副书记李勇介绍,为加快黑臭水体的整治,完成“PPP项目”(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该镇将二圣宫社区家庭户及企业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项目,污水处理厂专人专管,着力健全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同时,为加快推进该镇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按照要求并结合农村实际,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千村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并在绵河村聚居点设立示范点,采用现代智能化一体式污水治理设施,建设面积60立方米,受益家庭户数156户,目前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切实改善了群众生活质量。下一步将按照计划统筹推进,形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全覆盖。

除接入城镇污水管网及村上集中处理设施外,全镇剩余8770户家庭的生活污水均得到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对各组各户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户采用建设卫生厕所、化粪池、沼气池等分散处理设施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


提升综合环境质量

在同义村的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周围环境干净整洁,水渠内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据了解,什地镇设有润泽、玉露两个水厂,涉及4个取水口,实际供水量达到1375吨/天,供水人口平均达到6000人/天,保护饮用水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勇告诉记者,该镇按照水源地保护条例,严格水源地保护管理,禁止在水源地新建、扩建、改建企业和养殖场。2021年以来,市疾控中心对水厂进行2次定期和多次不定期的检测,卫生检测合格率数据均为100%。该镇还组织人员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取水口环境进行彻底清理,将前期封闭水源地留下的机耕道路进行封闭处理,确保水源保护地全封闭。

除此之外,2021年8月,该镇按照上级要求对原垃圾中转站实施升级改建。垃圾中转站占地规模280平方米,站体采用硬化地面、四面加围、彩钢顶棚加盖、设置进站大门及专门污水收集池,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中转生活垃圾处理量月平均150吨。同时,该镇以成青路、绵罗路、圣柏路为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农村生活垃圾亭,延伸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河道沟渠垃圾积存重点区域,全镇合理规划垃圾亭118个,切实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建设久久为功,利在千秋。什地镇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坚持原则,迅速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严格履行属地监管,切实强化责任落实,积极寻找符合辖区实际的创新突破口,不断满足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