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绵竹在全省率先开展稻饲“双优双丰”试验
作者:王平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
日期:2021-10-22
日前,记者从德阳市粮经复合专家大院获悉,绵竹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稻饲“双优双丰”试验已有2年,试验初步成效明显。
稻饲“双优双丰”试验是对杂交水稻首季齐穗后收割做牧草,再发展再生稻,收获稻谷,达到稻饲“双优双丰”。记者在孝德镇金星村8组看到,几名农户把从水稻田间割下的稻杆转运到田边,再用小型脱落机收打稻谷。随即,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欧阳裕元博士和助理研究员刁友等几名技术人员对每个品种的稻谷进行装袋、贴标签。 刁友告诉记者,他们在孝德镇金星村开展再生稻试验已经5年,其中,开展稻饲“双优双丰”试验已经2年,是全省第一家开展稻饲“双优双丰”试验的单位,这个基地也是省内唯一一个开展稻饲“双优双丰”试验示范研究基地。他们筛选了4个再生稻品种进行稻饲“双优双丰”试验,设置了5个收割时期,分别是齐穗期、齐穗后7天、齐穗后14天、齐穗后21天、齐穗后28天。目前,他们正在收割再生稻。从他们开展的稻饲“双优双丰”大田试验看,前期收割的饲草每亩在5吨左右。他们还做了一个人工收割和机械收割的对比试验。头一季水稻利用收割机收割,再生稻的生长不整齐,原因是机械对土壤的碾压程度大,对水稻再生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而人工收割的第一季水稻,再生能力比较强,抽穗整齐,效果比较好。 欧阳裕元博士告诉记者,2017年,在绵竹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他们在孝德镇建立省农科院的专家大院。眼下收割的再生稻试验田是省农科院在全省率先开展的稻饲“双优双丰”试验现场,有的再生稻已经收割,有的还生长在田里。开展此项试验主要原因是针对绵竹水稻生产的两个痛点,一是水稻的种植效益比较低,第二个是土壤中重金属的问题。从去年开始到今年,这个试验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第一是收获饲草,用于青储的饲草产量(在齐穗后收割)每亩达到5吨左右,现在的市场价格为每吨500元左右,饲草可以卖到2500元一亩,继续留茬稻桩,收再生稻,现在的产量达到每亩1000斤的稻谷。第二,再生稻的米质比较好,比一级中稻的米质还好。第三,从去年和今年的初步结果来看,通过稻饲“双优双丰”试验,再生稻稻谷中重金属的含量降低50%,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这为绵竹区域土壤重金属种植区的土壤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为了便于推广稻饲“双优双丰”种植模式,下一步,他们将重点研究适合这种种植模式的农机具,围绕实现饲草和稻米品质的双提升来开展工作,探索实施水稻粮饲双优高效种植新模式,促进并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