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小康生活】路网通畅 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作者:王虹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
日期:2021-09-08
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道路,方便村民出行的“四好农村路”……公共交通网日新月异,越织越密。随着道路和公共交通的不断完善,绵竹市民的出行越来越便捷。 整洁农村路 阡陌变通途 9月6日一大早,剑南街道金隆村村民张良贵早早地骑上他的“电马儿”去市区购物。骑行在家门口这条平坦整洁的道路上,张良贵觉得自己的“电马儿”跑得特别的顺畅,这种感觉今非昔比。在张良贵眼里,这条名叫金八路的村道连接了原金隆村和醒狮村,过去路面狭窄破损,群众出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骑行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感觉颠簸不已。今年,道路经过提档升级后,变得更加安全美观,周围群众打从心里感到高兴,这也大大缩短了自己出行的时间。 纵横交错的农村路是连接城乡的“毛细血管”。金八路的改造也是绵竹市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缩影。道路的修建和改造彻底改变了群众过去出行难的问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幸福感。 公共交通 四通八达 “两元车票,从玉泉镇就可以轻松到绵竹市区。”谈及延伸到镇上的公交线路,64岁的杨学富脸上洋溢着笑容。老杨住玉泉镇圣母泉社区,儿子住在绵竹市区,客运车变成公交车后为他串门探亲带来了便利,两元的票价让他随时说走就走。玉泉镇距离绵竹市区十多公里,多年来,该镇居民出行绵竹的主要方式是乘坐客运车辆,冬夏无空调,单程票价3元。前不久,客运线路变成了城市公交线路,车辆也换成了崭新的空调纯电动公交,票价也降到了两元,而且,还可以刷老年卡和爱心卡、学生卡。 公交车是群众出行的重要工具。54岁的市民叶元英见证了绵竹公交的发展历程。他说,在二零零几年的时候,城区主要是1路公交车,路线几乎贯穿了绵竹市区的主要街道,每到一个站点,车上的售票员总是热情招呼乘客上车,车辆发动后,售票员在摇摇晃晃的、拥挤的车厢里挪步,收取现金车费,再将车票发给乘客。每到一个站点,随车售票员都会问有没人下车,等乘客下车了,再提醒驾驶员关车门。那时公交车数量不多,每次乘车总要久等,车厢里很是拥挤。后来,公交车换成了大一点的车辆,但没有空调,特别是夏天坐车很恼火。再后来,随着城东新区的建设,不仅增加了多条公交线路,车辆也开通了无人售票车。为了让乘客有更舒适的体验,公交车又换成了纯电动的空调车,增加了刷卡支付后,“云闪付”App移动支付功能正式上线。叶元英也早已习惯了这种扫码支付。“太方便了,再也不用担心没零钱了!而且现在几乎不到十分钟就有一趟车,出行更加省时。”叶元英说,坐了这么多年的公交车,无论是公交车车辆的变化,沿途景观的变化,还是支付方式的变化,都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