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小康生活】三溪寺李婆婆:风雨无阻摆摊23年
作者:徐伦汧 文/图 责编 唐敏     来源:     日期:2021-08-30    

青山下,紫薇花开;古树旁,香气满溢。三溪寺外,66岁的李道秀正忙着和面,汤圆在锅里翻滚着,咸鸭蛋、豆腐干、豆皮等整齐地排列在长桌上。旁边,几个好友闲聊着,等待即将冒好的酸辣粉。

初见李道秀,她亲切地招呼我们坐下,藏不住的几缕银发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两股麻花辫让人感觉到李婆婆的纯朴和可爱。闲聊间,满满一碗酸辣粉端上桌,粉条晶莹剔透,辣椒油飘在汤汁上,还未动筷,已经馋涎欲滴。

坚持摆摊补贴家用

《少林十八小铜人》电影的拍摄让三溪寺变得小有名气,众多游人慕名前来。看好这一商机,1998年,李道秀便开始在三溪寺门口做起小本生意,补贴家用。

“最开始就卖稀饭,五分钱一碗。”只要一农闲,李道秀便早起熬好稀饭,背上背篼,走过山路,到寺庙门前摆摊。最难的是冬天,天没亮就出门,乡间小路满是泥泞,一个多小时走到寺门口,棉布鞋子早已湿透。李婆婆回忆道,有时会拉着孙女一起出摊,有一次天太黑,小孙女从田埂踩滑,掉进水里,她背着背篼弯不了腰,急得直哭,所幸孙女并无大碍,她冻得发抖,但还是不断安慰着婆婆别哭。

20余年来,孙女一天天长大,小摊一点点丰富,老顾客也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好。沿山公路修好以后,李道秀便用积蓄买了辆电瓶车,背烂的几个背篼也已功成身退。她说:“现在已不需要我赚钱养家,但依然忙碌在寺庙门口的小摊上。出摊、冒粉、和面、卤煮豆腐干,忆苦思甜,感受家乡的变化,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日子。”

小吃摊成三溪寺的一个符号

一碗碗的酸辣粉,见证着李婆婆家庭走向小康的变化;23年风雨无阻的坚守,李婆婆的小摊成为了绵竹百姓艰苦奋斗生活的缩影。说起三溪寺,绵竹市民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婆婆的酸辣粉和玫瑰馅的手工汤圆,李婆婆似乎也成为许多绵竹人的一个记忆。

市民王红一边吃着酸辣粉,一边告诉记者,“我每次到山边耍,都要来吃李婆婆的酸辣粉。”市民刘先生说,“我觉得没吃李婆婆的汤圆,就感觉没到三溪寺一样”。

有时游客会问,“李婆婆还要摆多久哦?”李道秀笑着说:“现在又没得事,我又不想坐在屋头耍,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一直摆。”

在遇到下雨没有出摊时,三溪寺门口总显得有些冷清,“来耍的人连坐的板凳都没有。”旁边卖山货的大爷说道。雨过天晴,原本清幽的山间寺庙前,李婆婆小摊又热闹了起来。

“婆婆,水开了。”一个小孩喊了起来,李道秀立马转身,又投入到忙碌中。

“李婆婆,我想喝点汤圆水。”“李婆婆,给我包一碗汤圆.....”三溪寺门口,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亲切地喊李道秀“李婆婆”。像“李婆婆”这样的绵竹人,在艰苦岁月中用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康生活。游客在这里吃着酸辣粉,感受着平淡日子中奋斗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