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临期商品风靡,将成为新的风口?
作者:罗天琪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     日期:2021-08-19    

2.5元一袋的旺旺饼干,3.5元一瓶海天酱油,5元一袋的百草味坚果……临期食品因价格低廉,在网络上受到不少“羊毛党”的欢迎。随着临期商品逐渐风靡,我市临期商品实体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临期商品最受哪类群体欢迎,是否会成为新的行业风口,临期食品品质等是否有保障?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80、90后成为临期食品消费主力军

8月17日,记者走访了多家临期商品折扣店,只见店铺里摆放着零食、调味品、饮料、牛奶、日用品等,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记者注意到,临期商品的保质期从半个月持续到半年,前来购买临期商品的有中老年人,同时也有年轻群体。

“老板,今天怎么没有麻辣牛肉干呢?”“都卖完了,明天才有货。”伍起航是一名95后,他是商业场后街这家临期商店的老顾客。“我买了饼干、薯片、辣条、饮料,加起来不到10块钱,主要是价格便宜,又在保质期内,感觉很划算。”伍起航说。

曾经购买临期打折商品被调侃为贪小便宜,现在逐渐演化成年轻人理性消费、节约资源的新风尚。“我在开店之前,一直以为临期商品会受到中老年群体的欢迎,但通过几个月的观察发现,80、90后才是我们临期食品消费的主力军。”该商店老板胡先生告诉记者,由于临期食品价格低,一般是正价商品的3至5折,花更少的钱就能买到同等品质的东西,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年轻人欢迎。

临期市场会成为行业新风口?

“请问现在开这种店需不需要加盟费,怎么联系货源呢?”8月18日,在宿迁街附近的一家临期食品折扣店,一位90后宝妈正在向店主了解开店问题。

“从我开店以来,大概有30多位来自各地的创业者来咨询开店事宜了。”店主马向军透露,从今年年初,临期商品实体店就像一阵风一样在全国许多城市出现,为了抓住这个契机,他与侄子两人筹划开了这家店,目前已经营业了三个多月。

“我们的货都是来自成都大型商场、超市,开店前两个月我们生意不错,大概能实现20%的纯利润,比打工强多了。”马向军说,目前绵竹城区有10家左右的临期商品店,而在人口较多的镇也有此类实体店,考虑到店面、人工等问题,前期投入至少花了四五万元。不过,随着开店人数不断增加,市场不断被压缩,最终能否赚到钱还是未知数。

随后,记者在南京大道一段附近的临期产品折扣仓库了解到,与其他临期商品实体店相比,该店的商品销量一直名列前茅。“我们目前开了两家店,刚开始生意还不错,但最近几个月销量下滑了很多,主要原因是这类店铺开得多了,竞争异常激烈。加上全国对临期商品的货源需求量加大,导致不少实体店缺货,货源不足对销售影响极大。”该店店员周晓告诉记者,目前该店合伙人在城外建立了一个几百平米的临期商品仓库,保障几家实体店货源有效供给,增强了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市民:临期食品品质如何保障?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不少市民对于临期商品有所顾虑:临期商品品质能否得到保障?食用临期食品对身体会不会造成影响?

“我们会严格检查货物的保质期,一旦发现过期后,按照约定我们不能返还给厂家,一般都会进行销毁处理。”店员周晓告诉记者,市民购买临期商品,要在保质期内尽快食用,不易储存太长时间。

记者了解到,保质期其实是一个界定法律责任的概念,在保质期的范围之内,食品的生产者要为食品的基本的品质和食品安全负责。如果没有在限期内食用,食品变质了,厂家就不再承担责任。“临期食品指的是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是可以食用的。就市场监管而言,国家相关机构规定了‘食品保质期临界’,这也说明相关部门对临期食品也是有监管的。”绵竹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李蝶告诉记者。

市民购买临期食品有哪些注意事项?李蝶建议,市民在挑选此类食品时,首先要关注商品品质问题,比如说外包装是否胀气、漏气,食品是否变质等。同时,市民还需理性消费,因为临期食品有较大的优惠,在“价廉”的驱动下,市民往往会表现出很大购买力,加上部分临期零食营养价值相对较低,多吃不利于健康,市民要考虑食用人数、效率等问题,不要过度囤货,以免过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