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 “00”后青年杨健涛:二次应征 续写军旅梦
作者:张明宇 冯小舟 责编:唐敏     来源:     日期:2021-08-03    

在杨健涛的童年印象中,那一抹橄榄绿是他心里永远挥之不去的色彩。2008年,家住汉旺镇、年仅7岁的他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家里房屋垮塌,一家人陷入绝望迷茫之中。幸好第二天解放军就来了,帮大家清理废墟,搜救被埋的人。从那时起,参军入伍便在杨健涛幼小的心里播下种子,10年后,这颗种子终于开花结果。

2018年,读完中专的杨健涛毅然踏上了从军之路。“我们也很支持他,虽然孩子小,我们也舍不得,但这是娃娃的理想。”杨健涛的父亲杨清华说。当年9月,儿子顺利入伍,戴着大红花离开家乡,在甘肃某部队成为了一名新兵。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火车行至甘肃境内,杨健涛望着窗外的戈壁,不禁想起了诗人王之涣的名句。杨健涛认为,正是这片辽阔的土地,让他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人生。

“我当时才17岁,刚到新兵连,水土不服,全身都长了疹子,还有就是想家,在新兵连3个月,我只碰了5次手机。”杨健涛说,这是他第一次远离家乡和亲人,但凭借着心底的执着,身材瘦小的他扛过了新兵连的“魔鬼”训练。“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这是新兵连的班长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伴随着他度过了自己的第一段军旅生涯,至今他仍然铭记于心。

新兵训练结束后,杨健涛被分配到了甘肃某空军基地的警卫连,对自己刚到连队的那一天,杨健涛记忆犹新。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整齐的军营伫立其中,军营大门两旁,身材挺拔的哨兵纹丝不动的站立着。回想此景,杨健涛感叹道:“那两个站得笔直的哨兵,是我对军营的第一印象,看到他们,我就觉得军队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军人是一个神圣的职业。”

经过新兵连的磨砺,杨健涛已经完全适应了军队的生活。据他回忆,在警卫连的日子就是训练、站岗、休息状态的不断轮换。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十点半,这之间的活动与任务都被安排得满满的。“平时训练站岗的时候,因为西北风沙很大,大风常常带着沙子扑面而来,但我是一个兵,不能因为条件艰苦就退缩。”最终,杨健涛也成长为那个站得笔直的哨兵。

军营位于戈壁,数百公里内杳无人烟。在这里呆久了,杨健涛爱上了这片广阔天地,也更加热爱祖国的每一寸疆土,他认为这是军人的浪漫。在军队里,大家都恪守着一条传统,就是对家人报喜不报忧,平时和家里联系,杨健涛都会自动略过自己在部队吃的苦。有一次在训练中,杨健涛的大拇指受了很严重的伤,但他没有给父母说。

在军队的两年多时间里,杨健涛从一个稚气未脱的男孩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去年,他退伍回家,在老家做起了小生意。“离开军队,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终于可以放松了,但回到地方,我才更加体会到我对军队的不舍。”

今年3月,杨健涛从媒体上看到“二次入伍”的政策,他非常激动,心里的军营梦再次升腾。“当时没想到,自己还有机会穿上军装。”在详细了解政策后,他递交了自己的申请,过程比他想象的顺利,从6月份开始的初检,再到正式检查,他的二次入伍申请已走到了政审环节。如果顺利,今年9月之后,他将重回军营。

“我的正式体检是在‘八一’建军节前后进行的,今年又恰逢建党100周年,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生活给了我一个特殊的惊喜。”对于即将开始新生活的杨健涛来说,未来应当是一如既往的坚持,当好普通一兵,就是他对未来最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