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杨涛:坚持做慈善公益30余年
作者:王平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
日期:2021-07-14
她38年如一日坚持做慈善公益,捐款、捐物上千万元,广泛参与助学、助老、助困、助残、救灾等慈善活动,用行动抒写着企业家的靓丽底色。她就是四川绵竹碗碗酒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杨涛。 离家追梦 体会挣钱艰辛 家贫辍学,幼小心灵立志改变命运。1981年,还没满16岁的杨涛就要去县城打工,挣钱供弟弟妹妹读书,改变家里的生活条件。
▲杨涛和她创立的产品 瞒着父母离家的当天早上,杨涛来到已经出嫁的三姐家,希望三姐借钱给她。三姐知道杨涛决定了的事,谁也阻止不了,将家里唯一的5元钱给了她,嘱咐她一定要争气。 就这样,杨涛怀揣着挣钱改变家庭经济条件,让弟弟妹妹不辍学,让父母少些劳累的梦想,离开了家人。到县城后,杨涛身上只剩下一元六角钱。初次体验到独自生存没钱的艰难,她决定先找个能挣钱吃饭住宿的工作,再积攒本钱做生意。 时隔30年后,杨涛说起当年离家找工作的初衷,和三姐分别时抱头痛哭的情景,依然忍不住心酸流泪。 闯进商海 初悟成功喜悦 杨涛到多家餐馆应聘服务员遭拒后,在好心人何秀芳介绍下,当起了临时环卫工人。就这样,她干起了每月9元工资的环卫临时工。 做环卫工期间,9元钱的月工资,除去必要的生活开支,剩下的钱根本不够弟妹的学费,而且大弟弟还是贷款读书。于是杨涛决定,再找一个能挣钱的兼职。她很快发现,县城里的冰糕批发价两分钱一根,零售五分钱一根,便利用下班后的空余时间,批发冰糕零卖。 卖冰糕没有钱置办推车,杨涛就把装冰糕的木箱背在肩上,致使肩头被背带和木箱磨破的伤口长期不能愈合。
▲绵竹碗碗酒 当临时环卫工不久,杨涛就开始筹划经营小食店了。1982年12月,还未满17岁的杨涛经营的小食店开张了。 此后杨涛从经营小食店起步,到普通中餐馆、再到火锅店、中餐饭店,虽然生意越来越好,但杨涛为了培养四个弟妹,了却自己辍学没有完成学业一定要让弟妹完成学业的夙愿,全力资助弟妹和家庭,自己却过得非常节俭。 提升自我 商海沉浮顿悟品德为上 1995年,杨涛注册经营农副产品、从事化妆品销售和贸易出口公司。 1999年,杨涛已经积攒下数百万元资本。但她不满足现状,准备将生意种类继续扩大到化工、建材等行业。 就在这期间,一个老乡找到她帮忙,提出借款120万元。尽管当时她账上只有118万元,其中还包括向弟弟借来作流动资金的80万元,但她仍然答应了这个老乡的借款要求。谁知两个多月后,她才知道自己被老乡骗了。 对杨涛来说,这次挫折和教训既是一次惨痛的教训,也是严峻的磨炼。这也是她后来热心行善、传播“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根源。 回报社会 成功不忘扶贫济困 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杨涛以个人的名义向武汉捐助10万元。时隔几天后,又独自通过银行,低调向老家慈善会捐款50万元。没有人会想到,生活节俭的杨涛在几天之内捐出的这60万元,是她勤俭节约10余年,为还在读初中的女儿储备的教育和自己的养老基金。 孤寡老人与贫困学生是杨涛最关心的群体。在杨涛长期资助的对象中,有敬老院的老人,还有分布在德阳市内外的40多个贫困孩子,她负担了孩子们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全部费用。
▲杨涛近期收到的资助学生来信 记者在杨涛的办公桌上看到近两个月来,她收到的希望继续得到自己支助的书信有30多封。就读于四川外国语大学的龙海燕同学希望杨妈妈再资助她2年完成研究生就读。周威同学在来信中说“ 你就像我的太阳,温暖了我的心房,希望继续得到你的关爱”。 30多年来,杨涛累计捐款捐物超过上千万元,她用实际行动,带动着家里的人,带动着公司的人,带动着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公益中来。 杨涛的儿子易辉说:“作为子女,我们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骄傲,也一定会以她为榜样,今后多为社会作贡献。” 传承国学 孝赢天下进取得意人生 从事公益事业30多年来,杨涛现在感受到做公益事业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无愧于使命感和责任,杨涛的创业目光投向新的领域。 川酒是我国酒文化重要代表地之一,绵竹素有名酒之乡的美称。杨涛决定采用碗作载体,联合做公益的伙伴,于2020年9月,在绵竹市市场监管部门注册成立四川绵竹碗碗酒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希望在传承绵竹悠久酒文化的同时,为自己的爱心事业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基金。 为将爱心行动持之以恒,杨涛公开承诺:“每卖出一件碗碗酒,都会提取一笔公益基金,注入行善尽孝的公益池中。” 她带领团队,打磨产品;她脚踏实地,坚定理想;她用行动和大爱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消费者每消费一碗碗碗酒,都会提出一笔钱作为慈善公益基金,这也是平凡而伟大的事业。”杨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