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绵竹:出行更便捷 生活更美好
作者:周韵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
日期:2021-07-12
近段时间,家住天香丽景小区的朱琼走在街上,明显感到路上的交通秩序越来越好。 “城区不仅新增了停车位,部分农村路段还进行了提档升级,现在我们出行更加便捷。” 谈及交通环境改善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朱女士忍不住点赞。 交通出行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指数。近年来,绵竹市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难题,狠抓基础建设,优化功能布局,加大农村道路提档升级,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还为绵竹经济快速发展增添了新引擎。
优化功能布局 出行更加便捷 家住孝德镇的王剑在城东新区上班,正常情况从家到单位只要20分钟,但上下班高峰时段,需要近40分钟,主要耗时在排队等红绿灯。随着G545路段交通自适应系统的启用,将原来固定的红绿灯信号的配时更新为根据车流量大小自动调整绿灯配时,有效解决了车辆排队等红绿灯的现象。 据悉,自去年10月开始,全市36处红绿灯进行了升级改造,对拥堵路口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部分路段实现了“绿波”控制,同时增设了多处电子警察和违停抓拍系统,实现了道路重要点段交通状态实时监控、大范围车辆缉查布控和预警拦截、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自动抓拍取证,让市民出行更畅通、安全。 7月11日上午10点,记者在紫岩路看到,新增设的“潮汐”停车位上,车辆停放整齐。“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可以24小时停放,再也不用担心遭罚单了。”随着城区多处电子警察上岗,接送孩子,出门应酬、购物,吴庆都特别关注停车问题。她发现,除了原有的停车场外,城区部分道路不仅新增了停车位,违停抓拍时间还统一延长至180秒,市民出行比以往更加便捷。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与日俱增,城区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为方便群众出行,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在前期调研排摸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合理布局、规范停放、方便市民”的原则,从重点路段入手,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8000 余个,机动车停车位800余个,“潮汐”停车位80余个,不仅体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智慧和温度,也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出行幸福感。 道路提档升级 增强幸福指数 7月10日,记者在桑绵路看到,道路平坦宽阔,交通标识清晰、行车秩序井然。“目前该条道路已经开放临时通行。”据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桑绵路是绵竹城区连接绵阳安州区桑枣镇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此次改造路段全长11.49公里,在部分路段安装了波形护栏。道路正式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改善市民出行环境,全面提高道路安全性和通行能力,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走进汉旺镇白果村,整修一新的武马路蜿蜒而上,摆摊售卖土特产的村民在路边一字排开。“人气旺了,腰包更鼓了,老百姓生活更加幸福了。”在村民邹玉萍看来,村里游客络绎不绝,得益于村村通公路的便捷畅通。 享受到道路改建工程带来实惠的还有红岩支渠九龙镇马跪村段道路硬化工程。这条道路的建设,让当地群众终于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历史。 如今,农村道路的新建改建,不仅让各镇、街道路网更完善,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并且以路为基,串联起产业基地、美丽乡村、旅游景点,让一些原本偏僻闭塞的小村庄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希望,更多村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通过转型发展,实现了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