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挺起跨越式发展的脊梁
作者:申梨 责编 李莲     来源:     日期:2021-06-25    

——绵竹市培植壮大民营经济发展小记

盛夏时节,在广袤的绵竹大地上,项目建设你追我赶,民营企业发展奋勇当先、冲刺在前。


据统计,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230.22亿元,占全市GDP(354.05亿元)比重65.0%,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59.8%;全市实现税收收入55.37亿元,其中民营经济贡献税收53.88亿元,占比97.3%。

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是绵竹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民营经济悉心呵护的结果。民营经济撑起了绵竹经济的“半壁江山”,广大民营企业正强信心、破重围,乘风破浪,用担当与情怀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活力奔涌 民营企业挑起发展大梁

民营经济凭借着有土壤就发芽、给阳光就灿烂的顽强生命力,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正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发展壮大。

在2020年民营经济成长篇中,绵竹市有登记在册市场主体38574户,同比增长14.7%;全市规上工业企业147家,其中民营企业144家,占比98%;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9家,民营企业占比100%。

6月23日,记者走进四川剑南春集团公司三万吨原酒扩能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到处都是一派火热的施工景象,一场提升产能,做大做强白酒市场的战役早已打响!据介绍,目前,1号、2号、3号酒库和配电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4号、5号酒库和消防中心建设主体已完成,曲七、曲八车间40个班组的机械化新建或改建已全部完成,曲酒三、四车间的机械化改造也已启动。

“项目投产后,将年新增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年新增利润15亿元以上,年新增税收20亿元以上。”剑南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邓晓春对记者说,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到2025年,公司有信心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至250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在2020年基础上翻一番,实现再造一个“剑南春”。

仟坤集团经历了20多年的成长蜕变,已形成以房产建筑与机械制造双核驱动多元化、跨行业发展的民营企业集团,成为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

鑫坤机械是仟坤集团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汽配车间里,各条生产线全速开动,机械滚动声、马达轰鸣声此起彼伏,一线工人有条不紊地进行设备操控。“今年的订单总量比去年同期至少增长20%。”鑫坤机械总经理刘胤桐兴奋地说,公司一手抓技术改造,一手抓科研团队培育,形成了完善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瑞驰拓维,打破了超细研磨设备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成为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行业佼佼者;润格生物一跃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固态液态结合的生物发酵企业;鼎达集团从最初8名员工的贸易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且资产过亿的民营企业……从“萌芽初现”到“遍地开花”,从偏居地方一隅到领行业之先,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早已成为绵竹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政府给力 让民营经济“如鱼得水”

在全球经济结构大调整和疫情影响的背景下,要让民营经济真正释放发展活力,离不开绵竹市委、市政府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暖心政策和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面对新冠疫情影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2020年6月23日下午,绵竹市专门召开“6·26”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市级领导班子与民营企业家共聚一堂,听企业心声,帮企业解难题,用实际行动帮助企业树立发展信心;市级部门主动对接,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助力企业发展,给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疫情期间,绵竹市委、市政府谋定而动,先后出台“二十条”“黄金八条”、《绵竹市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实现2020年良好开局六条措施》等一系列让民营企业家无比振奋的政策措施,从制度创新、战“疫”补给到暖心政策,条条都是“真金白银”,旨在为各个企业撑腰鼓劲。

环境似水,企业如鱼。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感受最深的就是企业。垚犇食品落地九绵产业园时,由于人手缺乏,手续办理、设备采购等各项业务令班子成员一筹莫展。园区立即派驻专员帮助企业完善手续,相关部门牵线搭桥解了公司用工方面的燃眉之急,助力企业“轻装上阵”。疫情期间,健卫医疗转产过程中,遇到了原料不足、交通运输受阻的大难题。市委、市政府开通专线,部门送去“保姆式”服务,仅用了2天时间,顺利复工,实现了日产10吨84消毒液的生产能力。

企业需要什么,就解决什么,绵竹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上铆足了劲。近年来,绵竹市委、市政府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在“减负”的同时,同步为企业“加油”,尤其是在推进民营项目建设、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方面,推出“保姆式”服务、深化“放管服”和“只跑一次”改革等组合拳,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肥沃土壤、阳光雨露。

自身发力 释放民营经济发展后劲

仅有外因的作用,没有内因的驱动,就不能实现质的蜕变。同样,绵竹民营企业的大发展与其自身发力、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密不可分,这也是龙蟒大地、致远锂业、润格生物等一批批民企异军突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6月21日上午,记者走进龙蟒大地的肥料磷铵车间,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封口、打包,一袋袋粒状磷铵在机械臂的抓取下快速成列成垛入库,进出厂区的运输车辆繁忙有序,及时快速地将产品运送到物流区域。车间主任谢钢伟说,产品生产线升级后,今年订单逐月上涨,公司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科学灵活地调整生产结构,仅1至5月份,销售收入超过了40亿,较去年同期增长38%。

“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龙蟒大地总经理王利伟告诉记者,近年来,创新增强了企业韧劲,帮助企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化危为机,成功实现了外贸、内销两旺。同时,企业还与多个科研院所进行长期合作,夯实了创新平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如何抢抓发展新机遇,向“高新尖”升级蝶变?绵竹民营企业在思考、在发力!

“民营企业要拥抱变革,主动创新,摆脱传统发展模式,争做行业的标杆、标准的制定者。”据致远锂业总经理姚开林介绍,入驻德阿产业园6年以来,公司牢牢抓住国家大力实施“新能源”“新材料”“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向着把产品做专、把质量做精、把品牌做强的目标前行,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科技创新,大刀阔斧地进行技改,已由年产1.3万碳酸锂升级到年产4.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单水氢氧化锂和氯化锂,公司产能、产值大幅增长,助力企业跨越式发展。

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激扬的战鼓已经擂动。在政府扶持注活力、自己施压求解放的共同努力下,绵竹市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完成了蜕变,成功走向全省全国甚至全球,迎来了发展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