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二手交易平台套路多 市民需警惕
作者:罗天琪 责编 唐敏     来源:     日期:2021-06-22    

近年来,由于网购的火热,大家因为冲动消费后,常常购买到自己不需要的商品,这些物品放之无用,丢之可惜,从而促使二手交易平台的产生。6月21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二手物品交易平台暗藏假冒伪劣、虚假发货、“到手刀”、货物调换等诸多猫腻,广大市民还需“见招拆招”,注意甄别,避免上当受骗。

二手物品交易受欢迎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有咸鱼、转转、爱回收等多个二手交易平台,记者随机打开其中一款APP,只见里面有服装、饰品、书籍、化妆品、电子产品等各式各样的二手物件,种类十分丰富,让人眼花缭乱。

市民朱媛媛平时喜爱网购,经常会通过二手平台淘到一些货真价实的好物。“我之前在上面还是淘到一些书籍、首饰盒、化妆品等闲置好物,价格肯定是比全新的便宜很多,还是比较划算。”

“娃娃小的时候买了学步车、摇篮,还有一些婴儿玩具,但是娃娃现在长大了,很多物品就闲置了,我就想通过二手平台将这些物品拿去处理了,感觉比卖废品强多了。”市民周欣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卖掉了不少闲置物品,总共卖了有1000多元。

二手交易平台猫腻多

“包包我已经收到了,但是这个地方有很明显的瑕疵,跟你之前介绍的情况有出入,要不你再便宜500块钱,不然我只能退货了······”

近日,市民陈橙将一款闲置的皮包放在了二手交易平台上,由于价格相对便宜,成色较新很快就被拍下。“我在发货前给物品的每个角度发了照片、视频给买家,结果被‘到手刀’了,他在收到货后,说包包背面有明显瑕疵,要求补偿。”陈橙告诉记者,由于双方僵持不下,他考虑到包包寄回可能存在被调换的情况,为了省去后续麻烦,最后只能妥协“被刀”了几百元。

记者注意到,在二手交易平台,个人卖家和买家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前段时间,我在平台上买了一盒眼影,官方售价380元,然后到这个平台上淘了一下花了240元,感觉还便宜了不少。卖家称物品来源是海外代购,并且全新未使用。”据市民顾彦介绍,当她拿到眼影时,感觉盒子做工不好,经过查验后发现,淘到的物品是赝品。“我当时质疑卖家销售的物品是赝品时,卖家拒不承认,也不退款,最后还是走的官方平台,才顺利退货退款。”

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多次在二手平台上购买到假货,且无法退货。“我在二手平台上购买了几次物品,但好几次都买到假货。二手物品卖家基本上不退不换,如果遇到问题,维权取证程序也相对繁琐,即使有卖家同意退款,但要求邮费自理,东西没买到,还要倒贴运费,反复几次真是心累。”市民刘静抱怨道。

提醒:购买二手物品需谨慎

记者了解到,二手物品交易不同于一手物品,尤其在网络上交易更容易出现纠纷。由于平台上卖家较多,各种陷阱、套路层出不穷。在遇到纠纷时,无论买家还是卖家都非常头疼,有什么办法能尽量规避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市民刘敏婕是二手交易平台的资深玩家,前前后后在上面买卖过几十件物品。“在二手交易平台,尽量选择用户信用度高的卖家或买家进行交易,可以通过他所有发布商品的类型、别人给与的评价等进行筛选。同时,要警惕全新、无任何使用痕迹,且价格较低的二手物品。”刘敏婕建议,买卖双方在交易时可以达成一些共识,比如出现真伪、质量问题是否可以退换等。市民购买二手物品一定要通过平台交易,切勿私下转账,并通过拍照、拍摄视频作为商品交易的证据,一旦发生纠纷可以通过二手交易平台以及监管部门等进行投诉并维权。

记者在此提醒广大市民,要树立理性消费观,网购时切勿冲动消费,注意甄别二手平台一些买家卖家的套路。同时网民呼吁,二手交易平台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严格审核买卖双方资质,及时做好维权服务。随着我国二手交易平台规模逐渐庞大,需要建立更加严格的法律体系,从而来引导诚实守信的商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