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同心共筑文明城
作者:周韵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
日期:2021-05-26
——绵竹提升文明城市品质行动纪实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近年来,绵竹坚持文明创建与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相统一,通过不断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塑造“小城大爱”城市精神,扎实推进文明村镇长效管理,市民文明素养显著提高,镇容村貌整洁优美,美丽宜居的文明绵竹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文明创建+社会治理 共享城市之美 走进九龙镇棚花村德治广场,孝善、崇德等故事传递着文明理念,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沐浴着文明村风。 文明村镇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棚花村大力推广“农民夜校微课堂”定制化课程培训,丰富学习内容,切实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完善“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以“有事来协商”——院坝协商为平台,建“开放式”村民议事厅,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乡村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 在剑南街道五星村竹篱人家生态社区,不仅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老传统代代相传”等年画“活课堂”,还摆放了廉政宣传读本供村民学习,并设置社情民意箱收集建议和意见。公众的广泛参与,让乡村基层治理“活”了起来。 各镇(街道)还积极构建以村民自治为主体、法治为核心、德治为基础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有事来协商”平台、村民议事厅、乡贤理事会、村规民约的作用,引导群众爱党爱国、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在全市掀起了营造和谐文明乡风的良好氛围。 解决民生“小问题” 提高群众幸福感 在汉旺镇武都村邱志富家中,明亮整洁的卫生间让人眼前一亮。他说,现在的新厕所底部采取防渗漏措施,污水不会渗漏污染地下水,没有任何异味,一家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 如何让乡村文明新气象焕发?绵竹将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全流程推进农村“垃圾革命”,多站点推进农村“污水革命”,全覆盖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截至2020年底,绵竹全市农村“五个扫”保洁机制实现全覆盖,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95%,农村公厕覆盖率91%……得益于此,绵竹获评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夏日夜晚,微风拂面。伴随着明亮的灯光,不少市民正在三馆三中心南侧的辅道上跑步、散步。近年来,绵竹先后实施了茶盘街、东大桥、金陵雅居、滨河路等路段路灯排危改造,对苏绵大道、玉妃路、春溢路等路段路灯进行提档升级,明亮的灯光不仅照亮了市民的回家路,也照亮了百姓的心。 在春溢街,新增设的机动车停车位醒目美观,车辆整齐划一地停放在车位内。“我们在附近办事再也不用为停车而发愁了。”市民杨健表示,自从城区新增了停车位,极大缓解了停车难现象,停车秩序比以前更加规范有序。 为解决停车难问题,今年以来,绵竹从重点路段入手,组织人员对需要施划、完善的区域进行了实地查勘。截至目前,绵竹城区新增机动车停车位500余个,非机动停车位8000余个,进一步优化了市民出行环境。 演绎“小城大爱” 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夏日周末,成都游客杨丹来到位于中心广场的志愿服务驿站咨询旅游路线,志愿者不仅耐心解答,还送出旅游手册。“绵竹这座城市真是太温暖了!”杨丹说,志愿服务驿站不仅成为城市名片,更让每一个路过这里的人感受到了安全和贴心。 在市人民公园,三三两两的市民或是拍照留影,或是散步聊天,玩累了便走进公园旁边的迎祥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看书休息。“我们还设置了志愿者便民服务站,为群众提供急救药品、爱心雨伞、热水纸巾等物品。”迎祥街社区工作人员李泽萍说。 5月26日早上8点,时值上班高峰期,在明阳街斑马线前,每当有行人经过时,来往车辆都会提前减速,主动为行人让行。见状,一名老人迅速通过,还不忘给驾驶员竖起拇指点赞。如今,你礼让,我守序,斑马线上的文明故事越来越多。 在疫苗接种一线,旅游景区、困难群众家中,农忙时节的田间地头,处处可见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近年来,绵竹抢抓契机,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广泛开展接地气的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打通宣传教育群众和关心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探寻绵竹当下最真实的模样,满眼都是看不尽的“文明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