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科研路上的“拼命三郎”
作者:申梨 廖辉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1-04-27    

——记润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工程研究院主任刘超

他善于思考,将初心使命倾注于科研工作的每个细节,付诸于每一个项目的每次实验中;他视生物科技如生命,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逆难而上的攻坚精神、上下求索的科研态度,协助公司研发了23个饲料、肥料类特色产品,打响了“润格生物”这一品牌。他,就是德阳市劳动模范、四川润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工程研究院主任刘超。

挥洒汗水 用奋斗书写青春篇章

4月26日上午,在润格生物实验室初见刘超时,90后的他身着白大褂,戴着口罩,正伏在实验桌前,一丝不苟地观察着显微镜里的微生物菌类成长情况。瘦瘦高高的个子,脸上总挂着笑容,斯文、阳光,是刘超给人的第一印象。

刘超是一名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2018年5月,成绩优异的刘超还未正式毕业,便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润格生物的总工程师张忠明 “挖”到了润格生物从事生物研发。刘超坦言,刚入职润格时,作为一家新兴的生物科技型企业,润格的工程研究院还是一片空白,自己亲自参与了研究院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全过程。

2018年6月一毕业,刘超便一头扎进工程研究院的建设当中。当时,筹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刘超主动担起了重担,开启了“拼命三郎”模式,两间实验室成了他临时的“家”。他利用自己所学,带领两名助手安装仪器、调试设备,不分昼夜地坚守在研究院里,只为确保所有检测设备能第一时间投入实验。

为了保障实验设备质量,刘超经常往返全国各地的供应商,亲自把关核心设备。“生物科技属于新兴行业,要在市场上购买到合适的发酵工程设备非常困难。”刘超说,当了解到山东梁山县有一家企业的发酵罐正是公司所需的设备后,自己便第一时间去购买,到达目的地后已经是凌晨3点。第二天一大早,他便赶到供货厂家,当时遇到了同行“高价抢货”,在亲自看着厂家为润格生物打包发货后,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经过刘超的努力,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建设完成了集微生物研发中心、微生物检测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发酵工程实验室于一体的生物工程研究院。

专注创新 用行动扛起研发大旗

“新时代技能人才,不仅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创新。”在刘超看来,一名生物科研人员最重要的飞跃,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能够善于创新创造。

近年来,“饲料禁抗”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如何寻求开发绿色、无污染、低残留的饲料添加剂和技术方案替代抗生素的使用成为了关键点,一直致力于高端生物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以解决饲料资源短缺、实现农业肥料减药的润格生物抓住了机遇,迎来了发展的“高光”时期。

刘超和研发团队在生物科研院专家教授的指导下,立项“酶制剂研发”“高效环保高端酵母培养物的研制与开发”“基于生物发酵生产饲用乳酸钙的研究与应用”等多个重大课题,通过大量的方案制定、试验对比、分析改进、再试验,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有序地推进,最终顺利完成了23项科技成果转化。

2019年7月,在开展“丁酸梭菌”科研项目工作中,为了采集到全国各地的益生菌样本,刘超和队友王益民奔赴新疆、甘肃、山东等多个省市,下沉到养殖一线,采集各类动物的肠道粪便样本200余份,然后花费大量精力观察,筛选出优质的菌种进行产品研发。为了实时关注丁酸梭菌培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刘超每天驻守在公司实验室,以便掌握第一手实验资料。正是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刘超和团队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打通了丁酸梭菌的所有生产工艺,实现了大批量工业化生产。2019年9月初,产品一推出就迎来热销,当年仅4个月时间就为公司带来500万元的净利润。

“荣誉就像一面镜子,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给我动力,时刻鞭策着自己要不懈努力。只有劳动的激情常在,才能在平凡岗位上助力实现科研梦。”刘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