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小时生死营救 专业力量50米悬崖绳降救人
作者:刘菲 责编:唐敏     来源:     日期:2021-03-15    

3名地质考察人员被困深山 3人前往施救也被困

9小时生死营救 专业力量50米悬崖绳降救人

3月12日,成都一家公司3名人员在清平镇湔沟村烂泥地(小地名)附近山涧开展地质考察时受伤被困,该公司另外3名人员前往增援施救未果报警求助。13日上午,在接到报警后,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立即行动,组织了一支近50人的救援力量奔赴现场对被困人员实施搜救。经过连续9个小时的搜寻和救援,6名被困人员成功获救,伤者被送往医院救治。目前,6名获救人员已经脱险,其中一名伤者已转回成都治疗。

3人摔下陡坡受伤 3人增援亦被困

3月12日,成都某公司3名工作人员(2男1女)前往清平镇湔沟村烂泥地进行地质考察过程时,突然从陡坡摔下,失去行动能力,遂向公司求助。12日下午,公司派出另外6名工作人员赶到清平镇进行救援,其中3人(2男1女)上山搜救,另外3人因为体力原因未进山。因事发突然,3名进山增援的人员到达现场才发现,事发地地势险要,人员受伤情况严重,且因未携带专业救援装备,也未带够补给物资,增援的3人也被困山中。

3月13日8点30分许,德阳市消防救援支队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迅速调派绵竹市消防救援大队回澜大道消防站12名指战员、两辆消防车前往救援,同时,增派德阳市消防救援支队青海路特勤消防站“翼龙”山岳救援队的救援人员赶赴现场营救。

悬崖峭壁 近50人救援力量赶赴现场施救

3月13日8点40分,清平派出所也接到求助电话。事发突然,情况紧急,我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调集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组织近50人的救援力量奔赴现场对被困人员实施搜救。

距离最近的清平派出所最先展开行动,所长侯地伟与民警何川带上当地向导,组织清平镇当地应急救援力量赶赴事发地。“根据他们的描述,我们已经能够确认6名被困人员所处的位置,那条路非常危险,当地村民采药都很少走这条路。”民警何川介绍,6人被困在一个非常狭小的山谷里,两侧均是峭壁,背后接连的是两处30余米高和50余米高的悬崖,被困位置非常险要。

“虽然能通过电话、呼喊与被困人员进行沟通,但救援人员想要过去,非常困难。”何川介绍,“5.12”地震后,清平深山中山体结构松散,不稳固,时有滑坡和崩塌,要前往6人被困位置,完全没有路。

就这样,何川带队,与当地向导手持柴刀,在荆棘丛中开出一条临时救援通道。40多分钟后,何川带领的救援人员到达被困人员上方的一处山脊上,此时,救援再一次陷入困境:虽与被困人员只有20多米的距离,但此处陡坡呈85度左右的斜角,且都是非常松软的砂质岩,无处借力,20多米的距离成为了横亘在救援力量与被困人员间的一道天堑。

救援近9个小时 50米索降成功救出被困者

何川与在后方指挥救援的侯地伟取得联系,侯地伟立即与绵竹市消防大队、德阳山地救援队联系,请求支援。随后,绵竹市消防大队、德阳山地救援队等专业救援人员赶赴现场,救援人员携带多功能担架、山岳救援绳索、防坠落部件、医疗箱、卫星电话、对讲机等专业救援装备进入山谷搜救。在徒步行进2公里后,救援人员攀登到一处海拔高约1200米的山谷,发现了被困人员。

据了解,最先被困的3名人员在12日夜晚迷路后,在视线不清晰、装备不够精良的情况下,冒险地用一根简易的绳索,从30多米高的一处峭壁处索降下来,途中意外掉落。“3人都是腰椎不同程度受损,加之没有食物和水的补给,虽意识清楚,但身体情况却不太好。”何川介绍,在对3名受伤人员进行初步的伤情检查后发现,3人均无法动弹,只能通过担架等运送救援,增援被困的3名人员因未携带任何装备和补给,两名男性精神状况还不错,一名女性挨饿受冻后有些体力不支。

救援人员使用木棍和绷带对3名伤者受伤部位进行简单固定,然后将其抬上多功能担架进行二次固定,然后再寻找绳索锚点,搭建绳索救援系统,对3名伤者和1名体力不支的的女子实施索降营救。

“为了避免伤者遭受二次伤害,民警和消防队员一起寻找到了一条路线,而这条路必须经过一处50米落差的悬崖。”何川介绍,救援人员通过绳索救援系统将4人索降到平坦地段。13日下午17时许,最后一名被困人员被顺利护送到安全地带后,送往医院救治,持续近9小时的救援顺利完成。

救援人员提示,野外出行一定要注意安全,一旦被困,不要惊慌,要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判断当时情况,观察自身和周围环境,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同时拨打“110”“119”等报警救援电话,向专业救援力量求助,不要私自盲目救援,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图由市公安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