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囊里的家乡味 返程路的“防疫线”
作者:李露平 蒋丽萍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
日期:2021-02-20
——绵竹春运返程现场直击
短暂的团聚之后是匆匆的离别。随着春节小长假的结束,春运“返程模式”正式开启。市城市交通服务中心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群众返程保驾护航?旅客的返程行囊里又有哪些家人的不舍和牵挂?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了解。
行李满满 带着家乡的味道踏上返程路 2月19日上午9点,记者在市城市交通服务中心看到,在国家倡导就地过年、引导错峰出行的背景下,候车大厅里比以往要冷清许多,只有部分以民工流为主力的外出务工人员拎着大大小小的行李步履匆匆,他们脸上写着对家乡亲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买一张到成都的车票。”乔开建几天前就买好了从成都到重庆的火车票,为了不耽搁“赶火车”,他准备提前前往成都火车站。家住汉旺镇东普村的乔开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工,多年来一直在外面打工,此次外出是跟着工程队去重庆修高铁。“虽然重庆距离绵竹并不算很远,但由于工作任务重,回家一趟不容易,家里特意给我装了许多香肠腊肉。”乔开建说,因为工作原因,他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一趟,因此每次外出时家里都会在他的行李里装满家乡“味道”,工作疲累的时候吃上一口便会“满血复活”。 回乡时,心里装的是满满的思念;返程时,相伴的是一个个装满了乡味与亲情的行囊。“土鸡蛋、蜂蜜、干竹笋这些是亲戚朋友送的,香肠腊肉是带给工友们品尝的。”家住广济镇的村民王维凤向记者展示着行囊里的“乡味”。她说,前些年夫妻俩一起外出打工都是全国各地到处奔忙,今年因为疫情原因,他们便选择在省内务工。“要发车了,你把它们拎到车上放好哦,出门在外就图这一口家乡味。”说罢,王维凤和丈夫提起行李带着希望以及“家乡的味道”朝检票口走去,踏上新的征程。 把好“出入关” 护好群众“返程路” “你好,请出示健康码,没有健康码的请出示身份证,我们需要做好登记工作。”在市城市交通服务中心售票厅入口处的防疫卡点上,三三两两拎着大包小包的旅客都自觉佩戴好口罩有序进站,客运服务人员和医务人员正在为大家测试体温、查验健康二维码,同时对不会扫码的市民进行身份登记。在车站的进站口,返绵人员同样要接受信息登记和体温检测。 记者在现场看到,所有司乘人员、客运服务人员和体温监测岗等工作人员都佩戴口罩上岗,乘客也按照要求佩戴口罩,出示天府通健康码,经过体温检测后有序进站。进站后无论是排队购取票还是休息候车,都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站内关于疫情防控的标语随处可见,同时站内广播也正向旅客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我们绵竹的防疫措施做得非常好,从车站出发去每个地方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市民杨桂英在经过一系列防疫检查流程后,顺利登上了前往成都的客运汽车。 “今年全国各地出台的‘就地过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节后的返程客流量。”据城市交通服务中心车站党支部副书记孙建介绍,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返程高峰期的客流量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70%左右。但车站依旧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认真做好各项防疫措施,全力做好交通运输保障和疫情防控工作。 据了解,为把好“出入关”、守好“防疫线”、护好群众“返程路”,市城市交通服务中心加大对车辆安全例检力度,确保运输源头安全;严格执行实名制购票,严格控制载客率,督促旅客落实个人防控责任,自觉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进行体温监测后进入车站候车;利用电子屏播放交通安全、疫情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并增加通风、消毒等防疫措施的频次,努力为乘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确保广大群众健康、安全、便捷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