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作者:张娟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     日期:2021-01-14    

——绵竹“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纪实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5456元增加到2019年的20213元,年均增长9%以上;建成省级“四好村”28个、德阳市级“四好村”43个,县级“四好村”59个、幸福美丽新村总量达到118个;建成7个“脱贫奔康产业园”,2019年带动418户贫困户增收63万余元……“十三五”期间,绵竹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描绘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

提质增效 做好“惠农强农”文章

曾经的“地块块、矮埂埂、渠弯弯”变成了如今土地平整、设施齐全的高标准农田;难走的田间土路变成了一条条平坦的水泥道路……日前,记者走进汉旺镇,随处可见人们利用农闲时节平整土地、修建沟渠的忙碌场景。“以前这里的耕地不平整,大小不一,又没有机耕道,种庄稼靠人力肩挑背扛很吃力。”村民谈兴友说,现在建了机耕道和沟渠,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村民种地既轻松省力又实现了增产增收,这些变化要得益于绵竹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十三五”期间,绵竹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高标准农田10.79万亩,新改建提升机电提灌站632处,推广各型农机具2276台套,切实推动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释放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前大家种菜都是跟风种植,产品上市集中并且质量上不去,还卖不上好价钱。2016年初,广济镇祈祥村村民仲有其创办了聚贤家庭农场,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不仅提高了蔬菜质量,农户也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了产业工人,大家不但有了土地流转收入,还有劳务收入。

近年来,绵竹把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恢复发展的总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重点发展区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省、市、县三级农业龙头企业49家、农民专合组织1096个、家庭农场270家。与此同时,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种(养)大户把先进的经营理念、实用技术等要素融入农业,实现了小农生产和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双赢目标。

特色产业“造血” 助力精准扶贫

“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在这儿打工,每年能挣几万元,地里的农活照样干,还可以照顾家人。”……说起种植猕猴桃,不少在绵竹市猕猴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山牧农业种植基地打工的村民津津乐道。

近年来,为助力脱贫攻坚,山牧农业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贫困户中推行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其中通过“金融扶贫+入股分红”方式,吸纳海江村6户贫困户入股,年底保底分红户均3000元,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村民吴尚蓉年迈体弱,丈夫身体残疾,家里生活曾一度陷入贫困。通过产业扶贫,她承包了8亩猕猴桃,学到了种植技术,实现了脱贫摘帽。这是绵竹开展农业产业“造血”,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的一个缩影。

脱贫奔康,关键在产业发展。为此,绵竹市依托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5万余亩,建成7个“脱贫奔康产业园”,实行大园区小业主、反租倒包等方式,让贫困户实现“租金收入+务工收入+超产分成+二次返利”等多重收益,试点推行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鼓励贫困户入股龙头企业和专合社,切实打通贫困户与农业园区、农业大户、集体经济的联结,为防止返贫打下了坚实基础。2016年至2018年,绵竹6个德阳市级贫困村共收到产业扶持基金220万元,并于2019年12月第一次向451户贫困户分红51261元,剩余收益结转发展基金。

美丽新村建设 开启村民幸福生活

“以前,我们村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村民的卫生习惯也不好,自从开展了环境整治,加强了村民卫生习惯引导教育后,村容村貌是大变样了。”在剑南街道五星村“竹篱人家”生态社区,村民田大爷笑着说,现在环境好了,日子过得也舒心。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来这里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竹编制品、手工豆腐、手工醋等传统产品也跟着畅销。

五星村“竹篱人家”的变化是绵竹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绵竹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按照“1+1+6”的工作思路,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目标,以幸福美丽新村“五大行动”和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力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及彩钢棚整治四大革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形成了以孝德年文化、九龙低空运动、金色清平、中国玫瑰谷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宜居乡村。九龙镇被德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德阳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镇”;剑南街道五星村,孝德镇年画村、年俗村,九龙镇棚花村、新龙村被评为“德阳市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同时,孝德镇年画村、年俗村,九龙镇棚花村还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