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镇三江村:小小红豆腐变身致富大产业
作者:周韵 牟文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0-12-10    

本刊消息 “易叔,给我称几斤红豆腐,我要送给朋友品尝。”12月8日上午,广济镇三江村易氏豆腐手工作坊外排起了长队,主人易传科将刚包好的红豆腐抬出门后,立即就被抢购一空。他说,如今正是红豆腐的销售旺季,每天不出门就有三四百元的收入。三江村的红豆腐因口感纯正而远近闻名。早些年,受人手、原材料、销路等各方面限制,这一产业没能做大做强。近年来,随着三江村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作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红豆腐深受游客喜爱。当地村民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陆续开起了手工作坊,将红豆腐销往全国各地。如今,红豆腐已成了当地的富民产业。

保留传统工艺 “毛豆腐”很是抢手

下午1点,刚吃完饭的易传科将泡好的黄豆倒进电动石磨机里,不一会,雪白的豆浆就从石磨的槽沟流进了旁边的木桶里。他的妻子则忙着将发酵好的豆腐裹上调料,用菜叶包装好后放进坛里封存。

前些年,易传科和妻子在山上流转了10余亩土地栽种山药,虽收入颇高,但每日起早贪黑的劳作,让两人有些吃不消。看到红豆腐近两年市场行情不错,2019年,易传科投资了几万元,开起了手工作坊。“我们除了磨豆子用机子,其余环节全部都用手工做,因耗时费力,做出来的豆腐数量也有限,两个月只做得了两千坛。”易传科说,做豆腐看起来简单,但是要将一颗颗黄豆变成一块块豆腐需要经过一系列繁琐的工序,并且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把关,细致处理才能做出香醇的豆腐来。

说话间,邻镇的客人开着车来取货,易传科连忙指挥工人从冻房里搬出一板又一板长满了“白毛”的豆腐。“这种长满了‘白毛’的豆腐,我们当地人叫‘毛豆腐’,说明从里到外都发酵透了,做出的红豆腐最好吃。”易传科的妻子称,进入11月后,不少顾客纷纷打电话来预定,到现在已经赚了上万元。

散户抱团发展 更多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老钟,把你们家的红豆腐给我装两坛。”下午3点,三江村工作人员带着记者来到二组村民钟云举的家里。一进门,他就购买了两坛红豆腐。2008年大地震后,钟云举夫妻俩采用家族传统做豆腐的手艺开办起了一家豆腐作坊。由于选材精良,做工考究,到了下半年,货品供不应求。如今,看着做豆腐的市场越来越广,老钟准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更多豆腐种类,让小豆腐闯出大市场。

自己致富不算富,钟云举还通过解决当地部分富余劳动力就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我们这把年纪的人无法出去打工,在家闲着也没事干,于是就到作坊里帮忙,一天能挣七八十元。”村民王国群笑着说。

三江村深处大山,由于交通不便,没有产业基础,当地群众难以致富。近年来,随着村上乡村旅游火热发展,红豆腐从民间小吃逐步转向自产自销、馈赠亲友的佐餐佳品。之后,一批手工作坊应运而生,但受技术、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始终无法形成规模产业。

为做大做强红豆腐品牌,三江村积极整合当地优势资源,通过举办“康养民宿夏凉节”等文化活动,不断扩大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今,当地村民们制作豆腐的热情被激发了起来,几年时间里,全村制作红豆腐的农户从原来的两三户,增加到现在的十余户。

“我们将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产业链。”三江村党支部书记赵忠银告诉记者,村上将成立合作社,使经营红豆腐的散户实现抱团发展,带领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其次,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大力推进康养民宿产业发展,为老百姓增收致富找到更多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