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员赵琳:打好“时间差” 挨家挨户上门登记
作者:张娟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0-12-01
“您好,请问有人在家吗?我们是人口普查员,正在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行入户登记,感谢您的配合。”伴随着“咚咚咚”的敲门声,剑南街道三星街社区人口普查员赵琳与同事陈冬梅来到辖区居民家门口,开始了一天的普查工作。 三星街社区是剑南街道本次人口普查工作任务最重的社区,普查小区多达50个,需要上门普查的户数有4151户。为了摸准自己负责的普查小区的每一个家庭成员信息,赵琳每天早出晚归,忙起来常常连顿热饭也顾不上吃,加班加点更是平常事。 “我负责的普查小区流动人口和老年人较多,给普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赵琳说,在普查过程中,还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比如有的居民认为自己户籍不在居住地,配合度不高;有的居民在户籍地登记了,不愿再登记;有的居民早出晚归、不常在家,很难碰上面。往往奔走忙碌一天,人感觉很疲惫,但工作效率却不高。 面对种种复杂情况,吃了不少闭门羹的赵琳及时调整心态,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针对不同的人群,她努力寻找规律、总结经验,采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上门。针对年纪大的老人有中午午睡以及晚上早睡的习惯,她就选择在早上上门登记;对于上班一族,她就利用中午和晚上对回家的住户进行登记;对回家晚出门早、见面难的住户,她采用贴条留言的方式进行预约登记;对配合度不高的居民,她耐心解释普查政策,赢得住户支持,从而提高登记效率,加快普查进度。 “有时候为了多普查几户,常常错过了吃饭的时间,多亏了老公送饭。”赵琳说,因普查工作忙,她没有时间照顾年迈体弱的父母,家里的事全丢给了丈夫。丈夫每天要照顾老人,还要跑滴滴补贴家用,尽管很忙很累,晚上也不忘给她送饭,接她回家。正是有了家人的默默支持,她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普查工作中,逐户上门采集信息,回家后对当天采集的信息进行整理。赵琳说,在三星街社区,跟她一样不怕苦、不怕累,“5+2”、“白+黑”连续奋战的人口普查员还有很多,大家齐心协力,为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默默地奉献着光和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