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香弥漫致富路
作者:申梨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0-10-09
——汉旺镇种植大户郝克庆带领村民发展花椒种植小记
近日,记者走进汉旺镇大柏林村三蓉种植专合社基地看到,一排排整齐的花椒树伫立在田间地头,漫山遍野弥漫着扑鼻清香。基地负责人郝克庆正带着十多名村民忙着修枝整形、翻土除草、喷洒施肥……大家顾不上拭去额头的汗珠,一心埋头工作,干劲十足。 郝克庆来绵竹已有14年了,不仅自己种植了600余亩青花椒,还手把手带出了10多名青花椒种植大户,带领当地乡邻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村民都亲切地称呼他“花椒大哥”。 摸爬滚打 “麻蛋蛋”变成“钱串串” 今年55岁的郝克庆曾生活在汉源,2006年初,他全家搬迁到绵竹。勤奋淳朴的他一直想将汉源的特产青花椒带进绵竹,多方考察后他发现绵竹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青花椒。不顾家人反对,他贷款在汉旺镇流转土地300亩开启了花椒种植之路。 初见郝克庆,他肤色暗黄,衣着朴素,但精神头却很足,尤其是说到花椒话题,可以讲上好几个钟头。见识过他聊花椒问题的人说,老郝有一种农学教授的范儿,在花椒种植领域,他有着一定的权威性。 说起种花椒,郝克庆很自信。“三分栽培,七分管理”,他说,搞农业,管理是关键,只有科学细心的管理,才能有好的成效。以前在汉源只是依靠传统技术小面积种植,产量和收入并不高。搬迁过来后,2015年他在汉旺镇大柏林村承包300多亩土地种起了青花椒,通过外出学习先进技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摸索出一套种植门道。 刚开始种植青花椒,郝克庆吃尽了苦头。掌握不好护苗技术,大量的幼苗出现枯萎,只能反复补种。不服输的郝克庆捋了捋思绪,将基地交给妻子打理,自己一个月内跑遍了全国花椒种植集中区域去考察学习。儿子罗富森、罗一则向农业专家取经,手把手学习专业的“矮化管理”技术。就这样,一家人齐心协力度过了种植难关。如今,郝克庆的花椒种植事业蒸蒸日上,规模已扩大到600余亩,亩产达到了1000至2000斤,仅今年已实现23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此外,郝克庆还引进智能温控花椒烘干机,从山上连枝裁剪下来的新鲜青花椒经过机器烘干,摇身一变,全身都是“宝”。花椒直接对外销售,花椒叶有商家过来收购,烘干后的花椒枝既没有丢弃,也没有直接焚烧,而是送到山下的生物燃料厂粉碎后制作成生物燃料,既节能又环保,让花椒产业形成了一个循环利用的链条。 乐于助人 带领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不要把实用的技术藏着掖着,要拿出来和其他人分享,让周边群众一起靠种花椒增收致富。”这是郝克庆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从2015年到现在,郝克庆带动10余户村民种植花椒,解决50名村民就业难题,帮助1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郝克庆不但给每一户青花椒种植户提供优质的花椒幼苗,还引导他们扩大种植面积,手把手给他们传授青花椒种植“秘诀”,帮助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郝克庆还免费帮助种植户搭建销售平台,解决了大家的销路问题。 在郝克庆的帮助下,村民李杰流转180余亩土地种植青花椒,实现了增收致富。大柏林村的贫困户邓德顺在郝克庆的花椒基地务工,每月能挣到1800元的工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花椒基地采摘高峰期时,用工量最多达200人左右,都是当地的留守老人和妇女,他们每天的工资收入从70元到150元不等。“以前种地只够养家糊口,现在种花椒每年增收两三万元呢。”正在剪花椒枝条的严秀蓉告诉记者,她平时在花椒基地上班,一年能挣到近2万元工资。她还利用空闲时间种了3亩花椒,等到上市的时候就搭郝克庆的销售顺风车。“不担风险,没有顾虑,真好!” 站在村头,放眼望去,整个花椒基地绵延在山丘、沟壑之间,宛如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村长卷,曾经荒坡变成了如今的“金山银山”。村民曾经贫苦的日子,也因为这一颗颗青花椒树,变得活色生香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