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平和寿年长
作者:王虹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
日期:2020-09-24
——记玉泉镇百岁老人陈金玉
精神矍铄、步履稳健、耳聪心明……9月22日,在玉泉镇圣母泉社区,记者见到了生于1920年的陈金玉老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完全不相信她已是100岁的高龄。 艰苦岁月 勤劳肯干 1920年,陈金玉出生在玉泉镇圣母泉村,家里一共兄弟姊妹5人。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自打记事起,家里的日子就一个字:“苦”。为了养活一家人,父母起早贪黑劳作,但一家人也常常填不饱肚子。父母就想尽一切办法,玉米打成糊,混上野菜、米糠等,尽力填饱5个兄弟姊妹。面对生活的艰辛,陈金玉说,父母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这样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自己。1938年,18岁的陈金玉结婚了,婚后陈金玉和丈夫一起经营着自己的小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陈金玉和丈夫也盼望着好日子的到来。1952年,村上推荐年轻的女性去绵竹县城里学习“接生”,陈金玉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此后,陈金玉便成为了一名农村里的“接生婆”。 那时农村生孩子大多都是喊来“接生婆”在家里生,在平时的劳作之余,陈金玉便常常走村入户去“接生”。由于陈金玉的技术过硬,渐渐在周围赢得了很好的口碑,附近镇乡的人家都纷纷请她去接生。陈金玉清晰记得,有几次当产妇生下来的婴儿没有哭声和呼吸,家人认为没救的时候,经过自己积累的经验和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婴儿最终发出啼哭,转危为安,看到产妇家人感激的眼神,陈金玉说,自己感到很欣慰。日子就这样过着,1976年,陈金玉的老伴去世,她便和自己唯一的一个儿子相依为命。陈金玉“接生婆”的活路,也一直做到了1981年。此后,随着家旁边圣母泉的修建,一心向善的陈金玉,便做起了守庙人,这一守,便是40年。在守庙宇的日子里,陈金玉是出了名的乐善好施,一件衣服、一口热饭,陈金玉总是给予需要的人。 年过百岁 健康能自理 如今,陈金玉已是四世同堂,5个兄弟姊妹只有她还健在。她一直住在家旁边的圣母泉庙宇里,守护着这座庙宇,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虽然已是100岁了,但陈金玉的耳朵还特别好使,大老远就能听见说话声,虽然有一只眼睛不能看清东西,但她说,她能通过声音就晓得是哪个了。每天,陈金玉都过着规律的生活,早上6点左右起床,扫一下庙宇里的地,然后自己开始做饭,做点简单的菜,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天三顿饭按时吃,晚上还要看会电视,在晚上8、9点睡觉。陈金玉说,前两年,自己下午还要去打会麻将,今年眼睛不好使了,才没有打麻将。平日里,行动自如的陈金玉还种着三分地,都是种着自己喜欢吃的蔬菜。这几天,在庙宇里的菜地里,陈金玉种的葱、蒜苗、芹菜已经发芽长高,每隔两天,陈金玉都会和自己的儿子一起给菜浇水。饮食上,陈金玉喜欢清淡、软和的食物,自己喜欢做点炖得很烂的肉和菜来吃,儿子家里炖了菜也会给她送过来。 “别看我100岁了,身体没啥问题,饮食起居完全能自理。”陈金玉说,自己从来都没有住过医院,除了小感冒,基本没生过病,一些小毛病,去医院拿点药吃了就好了。 长寿经:作息规律 心态要好 陈金玉的儿子方合成告诉记者,老人性格开朗,宽容大度,与人说话时笑声总是挂在嘴边。晚辈们要是有啥过不去的坎儿,或遇到啥不开心的事儿,她总是笑着劝说:“凡事想开点,多干点活儿,啥不开心的事都忘了。”老人还十分喜欢与村里邻居拉家常,以前在田里做农活时,碰到熟悉的村里人,见人就打招呼,开口就笑,与村里邻居一聊天就会聊上半个钟头,乐观豁达,十分健谈。 “我妈脾气一直很好,没有与家里人闹过啥矛盾,街坊邻居都喜欢来找我妈玩儿,一起做手工活儿,摆下龙门阵。莫看我妈年纪这么大,她思维清晰得很,说话非常有条理呢!”方合成笑着说,或许乐观的心境,活得轻松自在是她长寿的重要原因。 “总结老人的长寿秘诀主要是心态好,每天都乐呵呵地想过去开心的事情。此外,老人的作息十分正常,睡眠极佳,由于消化功能良好,老人几乎是有什么吃什么,在饮食上也不挑食偏食。而且,有时还要喝点小酒。”方合成说。 “现在日子这么好过,不愁吃、不愁穿,孙子、重孙周末都会回来看我,社区的还经常来看望我,这不,晓得我10月2日要过100岁的生日了,还送来了一床新铺盖!”陈金玉笑呵呵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