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发展新动能
作者:申梨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0-09-15    

——绵竹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纪实

走进绵竹大地,一边是新兴企业和重点项目热火朝天加快建设,一边是传统工业企业正悄然变革,一动一静,让绵竹焕发无限生机。

“郡县富,天下足。”县域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近年来,绵竹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地资源特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投产,一个个优质企业日渐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发坚定、稳健,为壮大县域经济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路子。绵竹县域经济发展正迎来新的春天。

创新驱动 激发增长内生动力

初秋时节,龙蟒大地公司内一派忙碌景象,各个车间生产线开足马力,忙碌生产;仓库内外,车水马龙,一批发往全国各地的产品陆续出货;销售人员忙着对接下游企业接连抛来的订单。

“作为目前国内主流精细磷酸盐生产厂家,我们积极推动生产装置、工艺技术、内部管理、销售渠道等全方位优化升级,还邀请国内外化工顶级专家做智慧支撑,成功打通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开发等全流程,走在了国内外前列。该公司总经理王利伟告诉记者,近年来,创新增强了企业韧劲,帮助企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化危为机,成功从外贸转向内贸市场,并在疫情形势下,展现出顽强生命力。1至6月,企业实现净利润2.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8%,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以龙蟒大地为例,企业同时与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农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进行长期合作,夯实了创新平台。目前,全市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与全国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家,创新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国、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0家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发展迅速,并成功荣获四川省县域经济进步县的称号和奖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也是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始终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聚焦产业转型、结构优化、打造“2+5”新型工业体系,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后起之秀企业注重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奋力追赶,力求全面突破发展瓶颈。

产业集群 形成持续竞争优势

近日,在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四川省选拔赛中,我市润格生物的酶解蛋白肽项目、瑞驰拓维的超细研磨设备制造项目经过层层考核、挑战、竞争,脱颖而出,斩获创业组“二等奖”,为我市抢出了两席晋级国赛的荣耀。

“公司致力于超细研磨设备研发和制造,短短几年间,就从一个起初只有几名员工的小公司一跃成为年销售额达几千万元的业内翘楚,不仅实现了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傲人佳绩,更打破了超细研磨设备被德国、瑞士、日本、美国等国外大集团公司垄断的局面。”瑞驰拓维总经理冯岳自信满满地说,仅1至8月,公司的销售总额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销售总额,并翻了两番,今年订单的增长远超公司生产能力,眼下公司正忙着筹建新厂,扩大产能,争取更大市场份额是企业未来两年的目标。

时值9月,全球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很多企业正在为订单发愁,位于绵竹高新区的润格生物却是另一番景象。夜深了,润格生物的各个生产车间还灯火通明,工人们仍然奋战在机器旁。润格生物工程研究院负责人刘超告诉记者,酶解蛋白肽项目主要是用于饲料和肥料行业,用于解决现在饲料行业面临的一个减抗和净抗的难题,以及肥料的减肥减药问题。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蛋白酶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约上千万吨蛋白类资源。

润格生物公司的酶解肽蛋白生产项目为绵竹产业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六方钰成生产的用于5G通讯的高性能电子陶瓷基板及元器件为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贡献力量……越来越多的企业抢抓机遇,助力工业经济跑出了“绵竹加速度”。

点上开花,面上结果。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近年来,绵竹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分类施策和优化结构相结合等方式,拓展以剑南春为龙头的绵竹酒品牌影响力,推动食品饮料产业集聚发展;用好藏区飞地政策,扩大“中国锂都”知名度,推动以锂电为主的新材料产业跨越发展;促进磷钛化工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化工产业绿色发展;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升企业的制造水平和配套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发展;瞄准智慧农业、物联网、绿色能源环保等重点领域,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到2022年,形成白酒、锂电、生物医药、钢铁和装备制造、精细化工5个产业集群。

项目抓手 撬动经济发展引擎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项目是关键,抢抓项目建设落地,才能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夯基固本。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创新为驱动,以质量为核心,让项目成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9月9日下午,记者沿着园区道路向前走,美大康华康新药研发基地建设现场火热施工,初见雏形的研发中试厂房正在进行外墙泄爆板骨架安装和内部二次结构砌体的搭建。“目前,整个工程已经完成70%,预计将于今年12月底竣工。”项目现场负责人向海洋告诉记者,美大康华康新药研发基地一期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新增营业收入约10亿元,利税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近百个。

记者看到,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南的近1000亩土地上,塔吊机正在不停地运转,工人们挥汗如雨忙着施工,剑南春3万吨原酒扩能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一场提升剑南春产能,做大做强白酒市场的战役正在打响。

“3万吨原酒扩能项目投产后,将年新增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年新增利润15亿元以上,年新增税收20亿元以上。”剑南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邓晓春称,项目在建成投产后不仅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税收,同时还将新增就业岗位3000多个,年需粮食10万多吨,可以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农户增收。项目达产后,年需采购包装材料金额在6亿元以上,可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据了解,2020年,经过中期调整后,我市共有省市重点项目51个(其中省重点项目4个),总投资653.5亿元,年度预期投资61.6亿元。据统计,1至7月我市共完成重点项目投资40.31亿元,占年度预期投资的65.04%,其中新开工项目20个,目前已开工17个,占85%。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在这催人奋进的时刻,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的绵竹必将成为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推进成德同城化发展,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中最耀眼的一颗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