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军:回乡创业当起“现代农业兵”
作者:王虹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     日期:2020-08-06    

提起退伍老兵罗玉军,那可是玉泉镇龙兴村的“名人”,他不仅是村民口中的创业能人,还是为民办实事的村干部。

罗玉军18岁从农村走向军营,30岁从军营回到家乡,从外出打工学习种植技术,到规模种植蔬菜,再到当选村主任,带领更多乡亲致富。他说,“12年的军旅生涯教会了我心系群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这也是我创业路上必须坚持的一个信念!”

退伍不褪色 返乡创业走蔬菜种植道路

2008年,罗玉军从部队光荣退伍。离开部队后,他便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但他深知自己在部队服役多年,单靠书本理论,创业是不容易取得成功的。为了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罗玉军暂时搁置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先后在成都、新都、德阳等地食品加工厂务工。在工作中学到技术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以后,2009年他回到家乡,决定利用自家4亩承包田开始尝试种植山蕗、广岛菜。

怀揣着创业的梦想,经过自己的苦心经营,他家的4亩田地里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产值比普通农作物至少高出5倍。尝到甜头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农村发展的信心,决定扩大种植规模。2010年,他的蔬菜种植规模达到300亩,吸引周边30户农户加入,他成立了玉泉镇龙兴村种植专业合作社。

创业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在创业初期,合作社种植户少且零散,导致所种植的蔬菜种类少,和其它蔬菜基地相比不具备竞争优势。同时,还缺乏种植经验和技术,蔬菜产品质量较低,也不具备蔬菜初加工能力,加上对蔬菜产品市场价格的掌控比较滞后,销路少且不稳定,罗玉军吃足了“苦头”。但他的词典里没有“退缩”这两个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积极学习相关政策,多次参加农副产品培训、农技培训、农副产品带头人培训等,并到彭州、郫县、温州蔬菜基地,现场向当地农户请教学习。逐渐掌握“窍门”后,罗玉军开始在规模、品牌和蔬菜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并开启了“种植户+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迅速发展了600余户专合社成员,吸引带动周围约100余名农民就近田间就业。另外,加工厂还吸收了当地80余名农村劳动力长期就业,每年创收产值900余万元,劳务支出达150余万元。

担任村干部扎根乡村服务乡邻

罗玉军规模种植蔬菜、成立合作社、带领乡亲致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2017年3月,罗玉军被大家选举为龙兴村村主任。担任村主任以后,他积极适应角色转变,为群众倾情服务。

“老肖,今天去赶集啊?准备卖点啥子?”“罗主任,谢谢你关心。现在路修好了交通方便,今天逢场,我们准备把玉米拉到镇上去卖。”望着肖德义远去的背影,罗玉军心里感慨万分。原来,龙兴村7组的道路坑坑洼洼,老百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不仅不方便出行,还阻碍着村里的发展。罗玉军了解情况后,和村两委其他班子成员商量,决定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努力解决这一难题。经过一番努力,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一直通到了村民的家门口。

自罗玉军担任村主任以来,他一直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记挂在心间。今年60多岁的张绍军是一名下肢截肢的残疾人,老两口一直守着家里的3亩多田地,生活过得紧巴巴的。罗玉军看到他们家里的现状后,积极为他们想办法增加收入。通过多次上门宣传政策,征求意见,张绍军将家里的两亩多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妻子便在合作社务工,并利用剩下的一亩多田种植大蒜和常规蔬菜,家庭收入不断增加,他们家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