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认真落实“六稳”“六保” 牢牢守住“三农“基本盘
作者:张娟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0-08-05
——上半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农技农机下田、农用物资调配、协助农业企业复工复产、打通线上+线下供应链、出台措施保生猪生产……今年以来,我市牢牢守住“三农”基本盘,认真落实“六稳”“六保”任务,通过狠抓重大政策机遇,不断强化工作举措,积极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动物疫情,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市在抓好农村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多举措抓实粮食生产,有效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今年小麦产量不错,亩产多在800斤以上甚至达千斤,是个丰收年。”说起今年夏收情况,绵竹裕香农家庭农场负责人张中华喜滋滋地说,现在农村播种、施肥、收割,全都使用现代化机械,省时省力还省心。 食为政首。对于我市农业生产来说,今年经历了不同一般的风险和挑战。春耕春管期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但全市上下抢抓春耕春播和夏收时机,最大程度降低了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创新等,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受生猪疫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市生猪生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农业、财政、金融等多部门通力合作,打好生猪疫病防控和恢复生猪生产组合拳。 “一定要按标准进行建设,做好安全防范,千万不能马虎。”今年5月25日,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来到玉泉镇养猪大户钟长兴的养殖场开展了“一对一”服务,了解新建圈舍的施工进度,宣传支持政策,协调解决问题。 非常时期,必施非常之策。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生猪恢复生产工作会,安排部署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同时,研究出台了落实新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落实生猪保险政策、为生猪恢复生产提供用地保障、落实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项目、落实财政资金用于生猪扑杀补助、推进德阳招商项目落地绵竹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帮助养殖场(户)解决实际困难,渡过阶段性难关。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由一季度(-2.0%)转为正增长,回升4.0个百分点。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6万亩,粮食产量再获丰收,达8.7万吨,同比增长0.4%。大春应插满插,水稻栽种34.47万亩,粮食扩种0.35万亩。畜牧业稳步恢复,出栏生猪12万头,存栏17.02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97万头),小家禽兔出栏385万只,同比增长69%。种植蔬菜7.5万亩,产量17万吨。农民收入继续增长,上半年实现收入9909.92元,增长6.8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