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点亮新市夜色
作者:李露平 文/图 责编:周静     来源:     日期:2020-07-24    

——记者走访新市夜经济见闻

川流不息的人群、花样繁多的美食、琳琅满目的商品、流光溢彩的夜市……华灯初上,新市镇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

朱银柳在规划的地摊街上支起摊位,现场做起了香蕉蛋糕。香味四溢的蛋糕激活了市民的味蕾,一时间,摊位前挤满了想要尝鲜的顾客,虽然来来往往的顾客让人忙得不可开交,但当晚的营业额却让朱银柳心满意足。

小摊点蕴含大民生。为加快复工复产进度,激发市场消费热情,刺激本地经济发展,新市镇结合该镇实际情况,规划出夜间地摊街,有序发展地摊经济,以全新的姿态,让乡镇更富生机活力,让百姓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地摊经济点亮乡镇新“夜”态

绿油油的蔬菜、应季的瓜果、种类繁多的小商品以及热气腾腾的夜宵摊……晚上7点,记者走在新市镇地摊街,各式各样的摊位早已摆放整齐,繁华的地摊场景与流光溢彩的彩灯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活色生香的乡镇最美图景,吸引着许多慕名而来的人前来“打卡”。

“快来买,西瓜便宜卖了,绝对甜到你心里。”赵世兵一边吆喝,一边热情地招呼顾客。赵世兵家住玉泉镇,常年在外地打工,今年受疫情影响他一直待业在家。几个月前,他还在为生计发愁,暂时失业的他在朋友建议下,决定到新市摆摊卖水果。他说,摆摊有“三低”: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压力,没有学历、技能要求;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即便失利也能迅速转变经营方向;商品价格低,能让市民拥有更多选择和实惠。“以前也卖过水果,算是重新干回老本行了,还收获了一群‘粉丝’。”瞧着生意有了起色,赵世兵心里乐开了花。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在这寻常巷陌的市井喧闹和热气缭绕的烟火气里,记者走一路看一路,但见每个夜摊经营者的脸上洋溢着平凡小日子的幸福,感受着他们心里的憧憬和美好……

“老板,五串五花肉、三串火鸡翅膀,搞快点哦,肚子还饿着呢。”刚支好烧烤摊位,摆放好桌椅,宋利兵的烧烤摊便迎来了当晚的第一桌客人。手上一边忙着翻烤,一边不时看着食客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宋利兵一脸满足。转过头,他继续为另外一桌客人精心烹饪着烧烤。老宋是泸州人,疫情前在绵竹经营一家火锅店。疫情发生后,为支持疫情防控,他给工人结算工资后,便关掉了火锅店。随着疫情的逐渐缓解,地摊经济的有序开放,宋利兵带着妻子来到新市做起了烧烤生意,开启了地摊生涯。“来来往往的人群,为我的烧烤摊提升了不少人气,每天收入挺可观的。”宋利兵乐得合不拢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刺激经济复苏,新市镇在不影响安全和交通、不占用道路、不堵塞消防通道、不产生垃圾污染、不扰民的前提下,在场镇范围内规划了1000米作为夜间地摊街,设置免费临时摊位近百个。不仅为市民消费提供便利,也为本地群众提供了新的就业、销售渠道,借力“地摊经济”活跃市场,促进消费,进一步带火以夜间地摊街为核心的“经济”商圈。

    规范管理 重燃乡镇“烟火味”

“要逛夜市,把车子停在停车位上再来慢慢逛,这样停在马路中间很危险。”“摊位不能摆到马路上,收摊时要记到清理地上的垃圾。”晚上6点半,殷成全和其他三名“红袖标”巡逻队员一起,引导摊贩规范摆摊,禁止车辆停放在地摊街上,维持周边秩序和环境卫生……巡逻工作从夜市开始直至深夜,繁琐且忙碌,但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充满市井气息的小小“集市”正以其独特的生命力跑火新市。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氤氲升起的油烟、诱人的美食美味,让这座乡镇更加活色生香。但如何精细化管理地摊经济,提供优质服务也考验着镇领导班子。

“我们充分考虑流动摊贩生存需要和居民生活需求,从摊位选址、经营类别到宣传普及,均以改善民生为宗旨,在‘放而有序、管而有度’的原则下,在确保流动摊贩规范营业的基础上,真正体现摊位经营点的便民利民。”新市镇副镇长周泽军说。

烟火气,是一座城市的底色。杂而不乱,更是考验城市的管理水平。据了解,为了打造好“夜经济”软环境,新市镇充分考虑夜间经济特点,统一划行入市、统一划定经营摊位区域、统一经营时间,并对摊贩进行备案登记,纳入统一管理。同时,升级改造公共厕所,改善用厕条件和如厕环境,规划公共停车位引导夜间车辆有序停放。

不仅如此,为疏导大量人流带来的管控压力,该镇还成立了“红袖标”巡逻队,定点定人为地摊经济保驾护航,变传统的“严管重罚”为精细服务,强化正面劝导,确保夜间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安全。此外,还聘请保洁人员对地摊街产生的垃圾进行统一清理、收集和管护,要求按照“保洁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要求,每晚收摊后进行全面清洗消毒,确保环境卫生管理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