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猕猴桃托起致富梦
作者:张娟 文/图 责编:周静
来源:
日期:2020-07-24
——四川山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探索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小记
眼下正值猕猴桃挂果的最佳时节,在绵竹市猕猴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山牧农业种植基地内,数名工人正在忙碌地作业,从施肥到剪枝,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园区各个角落。四川山牧农业公司经理陈元汉也没闲着,他一边查看长势一边小心疏果,看着枝头上一个个硕大的猕猴桃满心欢喜,因为这预示着今年丰收在望。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不少土地闲置、撂荒。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积极引导业主通过租赁农民闲置土地,在沿山一带规模化种植猕猴桃。90后海归陈元汉正是看上了绵竹土壤肥沃、水分充沛、气候宜人的地理优势,流转了上千亩土地种植红心猕猴桃,实现了猕猴桃立体栽培、高压叶面肥喷洒等先进技术,并运用新技术拉高猕猴桃价格,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探索“公司+”模式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农增收 “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在这儿打工,每年能挣几万元,地里的农活照样干,还可以照顾家人。”……说起种植猕猴桃,不少在种植基地做事的村民津津乐道。大家都说,这是山牧农业公司和绵竹市禾下土种植专业合作社给大伙儿找了一个致富的好门路。 90后杨彬是禾下土种植专合社的理事长,跟陈元汉一样,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源于对种植猕猴桃的热爱,两人携手创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海江村村民刘国琼是禾下土种植专合社的社员之一,去年从山牧农业公司承包了位于家门口的41亩猕猴桃林,负责日常管理。从田间“打工仔”到农活“包工头”,这样的角色转换源于山牧农业公司与禾下土专合社社员签署的承包管理协议,将猕猴桃基地分片承包给社员农户,由社员农户进行田间管理和劳动,公司为他们发放基本工资并进行绩效考核。签订协议后,公司对每个社员农户进行统一的投入、培训考核、病虫害防治、水肥土管理、种植技术措施,而社员农户自主决定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 “产业发展要好,关键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融合生产要素,才能真正实现‘产’不愁。”陈元汉说,像刘国琼这样的承包户,就是“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下的受益者,每年的基本工资加年终绩效,干得好一年能挣到7万多元,实现了由普通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变。 为助力脱贫攻坚,山牧农业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贫困户中推行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其中通过“金融扶贫+入股分红”方式,吸纳海江村6户贫困户入股,年底保底分红户均3000元,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村民吴尚蓉年迈体弱,丈夫身体残疾,家里生活一度陷入贫困。通过产业扶贫,她承包了8亩猕猴桃林,学到了种植技术,实现脱贫摘帽。 如今,山牧农业公司通过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公司、公司+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电商平台、公司+贫困户的等多元模式,逐步建立起公司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在实现共生、共享、共存、共赢的同时,也打通了村民的致富门路。 签订绿色防控协议 开启发展新篇 日前,在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引智入园签约仪式上,四川山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四川德新果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1067亩猕猴桃病虫害全年绿色防控协议,并由农交所颁发交易鉴证书。陈元汉说,协议的签订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开启了新篇,也为绵竹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记者了解到,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背景下,山牧农业与德新果缘的合作是全国首宗通过农交所交易鉴证的绿色防治全年全程整包服务,通过天敌防控、微生物防控等先进技术降低7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并降低农残水平,达到欧标。通过农交所的信誉,对果品的绿色生产过程进行背书,将来农交所引入区块链技术以后,可以从各环节把控农作物生产流程,进一步提高其附加值。 “品质的提升,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陈元汉相信,依托高校、院所等科研力量,山牧农业的红心猕猴桃一定能擦亮名片,走出国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