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禄华:从“因病致贫”到“因勤脱贫”的嬗变
作者:申梨 文/图 责编:张红
来源:
日期:2020-07-22
人物档案:李禄华 55岁 什地镇合结村6组人
我是什地镇合结村人,一家人曾因妻子患重病陷入困境。在扶贫政策的引领下,我和家人用勤劳的双手与命运抗争,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过上了幸福生活。 妻子患重病 精准扶贫政策送来温暖和希望 早些年,我在外地打工搞装修补贴家用,老伴在家里照顾孙女,六口之家的日子过得非常简单、幸福。然而,平静而幸福的生活在2016年底被击碎。妻子耳后突然长了个小瘤子,去医院治疗时被检查出甲状腺癌,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们一家人陷入了贫困的境地。 作为家里的主心骨,我默默发誓,一定要拯救妻子的生命。我立即回家并和儿子将老伴转到了德阳市人民医院,向亲戚朋友借钱和卖掉了小汽车才凑够手术费。老伴做了大手术长期需要人照顾,我无法再外出务工,便留在家中一边照顾她,一边靠在周围靠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微薄的工资常常入不敷出,更别谈还账,生活条件日趋艰辛。 2017年初,就在我一筹莫展之时,什地镇在贫困对象摸排时了解到我的家庭实际情况后,将我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多次上门送政策送温暖,村两委及时帮助我们申请了各种帮扶措施,产业扶贫、医疗费用报销、低保、小额贷款……这些政策像一双双大手,撑起了压在我身上的重担。 勤奋努力 致富路子越走越顺 “人穷不能志短,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才是长久之策。”这是我一直坚信的一个道理。看到家乡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政府对贫困户的多种优惠政策,我寻思着找找出路。当时村里有很多规模种植户发展得不错,和儿子商量好后准备流转几十亩闲置农田规模种植粮食和钢葱,一来村上有现成的销路,不怕卖不出去;二来可以方便照顾老伴,又能挣钱。 说干就干。2017年初,我立即申请贷款,流转了70余亩闲置农田种植粮食和钢葱等蔬菜。为了省钱,我和儿子包揽了翻地、播种、施肥、除草等所有的农活,虽然辛苦,但一想到钢葱收获带来的改变,心里就很满足。 种田是个技术活,我虽凭借一腔热情投入到了种植中来,但对规模化大面积种植没什么经验。白天,我和儿子整天都在地里忙碌;晚上,我俩就聚在一起琢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在结对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只要有空我俩就经常往农技站、农技中心跑,从种子品种选择到种子的培育、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每个步骤都虚心请教有经验的技术员,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辛勤的劳动终于有了好的回报,第一批粮食和钢葱在我们的精心管理和呵护下大获丰收,当年年底就顺利实现了脱贫。 这两年,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努力发展生产,终于让自家的规模种植业逐渐走上了正轨。如今,不仅能够自身“造血”,还可以“输血”给周边贫困群众,解决周边10多人的就业。从“因病致贫”到“因勤脱贫”,我的心得体会是除了有政府、政策、干部的帮扶,还要自己行动起来,心怀感恩、吃得苦、受得累、不等靠、敢想敢干,脱贫奔康就一定能实现。 口述:李禄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