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种”出脱贫“果”
作者:李露平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0-07-20    

人物档案:吉海洋 45岁 什地镇五方村1组人

这两天是播种钢葱的好时节。7月16日天色微亮,我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流转的土地里和工人们一起忙活,翻地、播种、施肥、盖遮阳网,趁着晴好天气种下钢葱。回想10年来走过的路,我庆幸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赶上了扶贫的好政策,在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积极发展种植业,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一家人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

困境:儿子突患疾病 幸福家庭风雨飘摇

原本,我的家庭美满幸福。妻子贤惠能干,把家里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儿子乖巧懂事,是我们一家人的开心果。生活虽不富裕,但小日子却过得美滋滋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天,9岁的儿子高烧不退,脸肿得像被马蜂蜇了一样。我和妻子心急如焚,带着儿子四处求医。最终,华西医院医生告知我们儿子患的是肾病综合征。这种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就会危及生命。那一刻,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给了我们重重一击。

当时,是“5·12”特大地震后的第二年,家里正在修房子。可是儿子的病情耽误不得,为了筹集医药费,我和妻子决定停下已经盖了一层的房子,将修房的钱拿出来给儿子治病,同时还向亲朋好友借了一些钱。为了陪伴、鼓励儿子,我辞掉了外地的工作,在家门口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赚的钱都用来为儿子治病,微薄的工资常常入不敷出,生活条件日趋艰辛。但看着儿子一天天好转,我觉得付出再大的代价都值得。现在,儿子的病基本好了,去年还考上了大学,虽然家里欠下了不少的债,但是我相信日子会好起来的。

希望:积极发展种植业 走出生活阴霾

生活的重担常常压得我喘不过气来。2014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来,我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不仅享受一系列扶贫政策,镇、村干部和扶贫干部还不时嘘寒问暖,逢年过节送来慰问物资,让我在感动之余下定决心,必须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好日子,不辜负大家的关心关爱。

我时常在想,自己还年轻,还可以拼一拼。于是,我开始寻思着干点什么事情。身边有经验的朋友告诉我种植业虽然利薄但是可靠,于是我萌发了流转土地搞种植的想法。镇、村干部闻讯而来,他们鼓励我发展蔬菜种植实现产业脱贫。于是,我从绵竹农商银行先后贷款6万元,开始了我的种植脱贫路。

说干就干。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在五方村流转了50亩土地发展种植业,主要种植粮食和钢葱等蔬菜。翻地、播种、施肥、除草……每天,天刚蒙蒙亮,我和家人就起床干活,一直忙到天黑才回家。虽然有时觉得很累,但心里却比以前更加踏实。镇、村干部以及帮扶干部多次来到家中,给我讲政策、送技术、送化肥、送农药,农忙时节还帮忙干农活,给我在发展种植业实现脱贫的道路上增添了许多信心。

经过不断的摸索,我有了自己固定的蔬菜销售网络。慢慢地,我从原来流转50亩土地发展到80亩土地,除去各种成本,年收入预计能够达4万元左右,还了部分贷款,手头也有了一些盈余。同时,村上还为妻子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每个月也有400元的收入。通过一家人的不懈努力,2016年我们终于达到了脱贫标准,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经常给周围邻居分享我的脱贫经验,同时还邀请村里十余名生活较为贫困的村民在空闲时来我的地里干活,不仅每天给他们结算工钱,还用我的种植技术和经验引领大家一起发展种植业,实现共同脱贫致富。

■口述:吉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