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志:返乡创业当鸡倌 致富不忘众乡邻
作者:周韵 文/图 责编:周静
来源:
日期:2020-07-01
6月29日,记者在九龙镇文风村见到王国志,49岁的他皮肤黝黑,说起话来心直口快。“除去本钱,我养鸡一年能挣10多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由于上一批出栏的肉鸡销售不错,王国志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学技术拓销路 虽苦亦乐 地震前,王国志一直在外打工,每个月有几千元的收入。“虽然收入不低,但在外面总有种不踏实的感觉,所以就想自己做点生意,也可以照顾一家老小。”尽管有创业的想法,但迷茫的他却不知从何入手。2010年,王国志经一番了解后,发现亲戚饲养肉鸡收益不错。于是,夫妻俩特地上门学习请教。 2011年,王国志在家附近选择了一片树林中的空地作为养殖肉鸡的场地。“沿山空气好,没有污染,可以保证鸡肉的质量。”王国志说干就干,投资20多万元搭建鸡棚、铺设便道、采购鸡苗。当年5月,5千多只肉鸡在鸡舍“安营扎寨”,正式开启了他的养鸡创业之路。 刚开始,由于缺少养殖技术,王国志经常在网上学习,或是外出取经。之后,他结识了不少搞养殖的朋友,不时邀请大家来养殖场传授经验,还常与镇上畜牧站工作人员交流学习养殖技术。他称,刚开始创业时,自己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查看肉鸡生长情况,然后给鸡舍杀菌消毒,还得四处联络销路。特别是养小鸡苗时,鸡舍内的温度必须控制到35℃,喝的水必须烧开放凉。“虽然养殖过程繁琐辛苦,但也乐在其中。” 通过几年的努力,王国志和妻子不仅熟练地掌握了肉鸡养殖技巧,并且通过公司+农户+养殖场的模式,为自己拓展了销路。如今,他养的肉鸡数量也从最初的5千只增加到现在的2万多只。 听音乐吃粗粮 生态饲养 在王国志的饲养场,处处都可以看到生态饲养的“印记”。鸡舍通风口、排水渠、保温设备、粪污处理池等一应俱全,肉鸡都是引进的优质品种,鸡饲料也选择玉米、稻谷、米糠等天然配料。 别看现在养殖场办得红红火火,其实中间遇到了不少困难。2013年7·9洪灾,由于养殖场排水不畅,不少鸡舍进了水,导致小鸡生病感冒,死了1千多只,直接损失了1万多元。“这次失利,虽然事发突然,但主要原因是应急措施没跟上。”此后,王国志未雨绸缪,从技术养殖、安全防范、应急措施等进行全方位整改。比如,质量安全防范上,定期开展卫生杀毒、环境清理,不留任何隐患。在排水上,一定要及时整改,避免再次发生意外。如今,王国志养殖规模不断壮大,鸡肉品质稳步提升,深受消费者青睐,经常都有商贩找到他签订购销合同。 采访中,不时有音乐从鸡舍内传出来,正当记者对此感到好奇时,王国志解释道给鸡听音乐是为了安抚鸡的情绪。“鸡的胆子比较小,有点响动就挤在一起,有次邻居放烟花,十几只鸡因过度惊而死亡。”此后,王国志便采购了一批录音机,每个鸡舍24小时播放轻音乐,久而久之,鸡的胆子也变大了。“平时鸡生病了,我们都是喂的中草药,下午会把鸡放出去跑一圈,所以鸡肉的品质很不错。” 帮邻居帮朋友 共同致富 最近两年,见王国志养鸡收益颇丰,不少邻居和朋友找到他,表示也想创业养鸡。面对大家的请教,王国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选种、场地规划到防疫养殖,事无巨细地手把手传授经验,对方的养鸡场很快就走上了正轨。 “我从来没把他们当对手,更没想过不帮他们。”王国志称,如今邻居或是朋友遇到问题依然会找自己帮忙,必要时他还会赶去现场进行指导。这些年来,他带动并帮助的养殖户不下10户,看着大家都搞得红红火火,他也跟着高兴。面对大家的感谢,他常用“这有啥子嘛”一句带过。 如今,王国志已年近五十,他希望今后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在创业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