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工匠”之心 写热血年华
作者:申梨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0-05-25    

——记中航宝胜(四川)电缆有限公司高压事业部工段长廖小龙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付出,日复一日地用勤劳和智慧、真情和汗水铸就不凡。中航宝胜(四川)电缆有限公司高压事业部工段长廖小龙就是这样一位负重前行的“工程人”。

勤学苦练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日前,记者来到中航宝胜高压车间,一位中年男子带着手套,专注地趴在降温机械旁,检测刚从挤塑机出来的高压电缆线直径度。因为数据有偏差,他不停地调整着参数,直到每根高压线达标甚至超标。他就是大家眼中攻克多项生产技术“硬骨头”的廖小龙。

廖小龙是什地镇五方村人,2007年12月进入中航宝胜(四川)电缆有限公司,当上了高压车间的工人。进厂1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生产一线。

“刚进厂那会儿,老实说,心里真没底,多亏了师傅的鼓励打气。”廖小龙说,自己以前没接触过中高压电缆的绝缘生产,是一名“电缆小白”,为了快速成长,上班期间他经常向同事请教,下了班就待在公司学习理论技能,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车间里走得最晚的员工。

为了让廖小龙快速上手,师傅廖月林手把手教他学习技术,短短两个月,廖小龙就学会了高压110kV绝缘生产中高难度的开机操作技能。但廖小龙对此并不满足,而是在生产过程中一边生产,一边摸索,还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掌握了中高压交联绝缘生产技术各项要领,使自己从“门外汉”快速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骨干。

冲锋在前 坚守一线攻克难关

提到廖小龙,大家都赞不绝口,因为不管多难干的活,他总会有办法将之拿下,大家都打趣地说他是个有魔力的人。其实,这些都源于他善于动脑,勤于积累,勇于技术创新。

2018年12月,公司中标一批110KV国网高压电缆生产,电缆偏心度指标要求极高,对于公司现有生产设备来说几近苛刻。偏心度技术瓶颈令公司领导“着急上火”,关键时刻,作为高压事业部工段长的廖小龙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主动负责攻克这个“硬骨头”。廖小龙连续7天通宵扎在车间,经过大量的数据测算,将实际偏心度与测偏仪之间大数据进行对比,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准确推算出开机参数,解决了偏心度误差。深知这批订单来之不易,制定详细的开机计划后,廖小龙就像高速旋转的陀螺,不分昼夜地坚守在高压110kV绝缘生产开机一线,和车间同事连续奋战了15个日夜,终于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这批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电缆生产任务。

“有干劲,你就应该挥洒汗水;有知识,你就应该贡献你的智慧!”这是廖小龙的座右铭。在工作中,他从不吝惜把学到的知识一点一滴与同事交流分享。自担任高压事业部工段长后,他不仅教出了两名开机能手,还带领着整个高压事业部超额完成每年的耗用指标,实现零安全事故,并在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荣获公司优秀团队。

带病上岗 用责任书写工匠精神

在高压绝缘生产线上,该工序机器设备启动后必须不间断生产一个星期才能停机。如果中途停机,每公里电缆损失高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而且仅“开机”这一道工序至少需要连续二十多个小时扎在高温车间内,吃住也必须都在挤塑机旁,因此很多人不喜欢“开机手”岗位。

而廖小龙对开机却“偏爱有加”,每次接到生产任务,他都是主动担起“开机”重担。由于挤塑机属于热加工工艺,长期待在45度以上的高温下,全身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尤其是夏天,个中滋味不言而喻。

2016年夏天,公司连续接到了多个加急订单,那段时间,廖小龙连续几个月都扎在车间里。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和无规律的作息时间,让他的免疫系统出现了紊乱,产生对交联复产物过敏,双腿出现了大量红斑。为了不耽误工作,廖小龙只是简单地吃了点防过敏药物应付了事。可后来,浮肿越来越严重,大腿出现大面积溃烂,在同事和家人的劝阻下,他才入院治疗。每天看着微信工作群里缺“开机手”的加急信息,腿伤稍有好转,他便不顾医生和家人的意见,毅然带病投入到生产中。

没有豪言壮语,从不叫苦叫累,廖小龙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兢兢业业,默默坚守在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勇挑重担、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