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致富路上的贴心人
作者:唐妮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0-05-19
——记绵竹市金道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钟长兴
在玉泉镇玉江村7组,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扎根乡村二十余年,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依托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自学而来的养殖技术,创办了绵竹市金道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将生猪养殖业搞得红红火火,并积极帮助周边百姓发展生猪养殖业,带领大家走上了养殖的致富之路。他,就是钟长兴。 成立专合社 走规模养殖之路 “这段时间复产情况怎么样?圈舍一定要注意改造升级,做好防控措施。”5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玉泉镇的绵竹市金道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时,钟长兴正在叮嘱合作社成员做好生猪养殖的复产保供工作。 1993年,钟长兴投入全部积蓄30多万元,承包了武警四川总队玉泉生产基地,开始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推广瘦肉型肉猪繁育,存栏200多头母猪,是当时绵竹规模最大的个人养殖户。2008年,突如其来的地震摧毁了他的事业,就在他几乎绝望之时,政府为鼓励我市养殖业发展而出台的一系列补助政策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2009年6月,他引进发酵床生猪养殖技术,建起年出栏4000余头的养殖场。 多年的养殖经历让钟长兴意识到绵竹养殖行业大多以散户为主,缺乏抱团发展。几番思索后,2008年12月9日,钟长兴成立了绵竹金道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动员周围散户加入合作社,带领他们前往江苏、上海、广东、浙江等养殖发达地区学习先进养殖经验,进行圈舍提档升级改造,并多次邀请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为成员传授专业养殖技术。同时,他还联系各地中间商、屠宰点负责人前来收购合作社的生猪,解决销售难,为大多数成员垫付饲料款和猪苗款,帮助成员从农村散养户逐步发展为规模养殖户。“一开始,合作社只有22户成员,如今已经发展到102户了,大家抱团取暖,共同发展。”钟长兴说。 建标准化现代养殖场 走循环发展之路 走进玉泉镇玉江村7组,集中连片的田野里,玉米、黄瓜、西瓜、番茄、辣椒等经济作物绿意蓬勃,长势喜人。养殖场里,一排排高标准现代化猪舍干净整洁,这里饲养着3000余头生猪,却看不到粪便也闻不到臭味。一旁百余亩的鱼塘中,各种观赏鱼和肉食性鱼正嬉戏争食。“过两天这批母猪要出栏了,又赶上观赏鱼上市,还要改造养殖场,又得忙活好一阵子了。”钟长兴一边忙一边说道。 传统的养猪方式,粪便污染严重,当前严峻的环保形势让钟长兴意识到必须转变传统养殖思路,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2017年8月,钟长兴将名下一个小型饲料厂房产抵押给银行贷款,投资800余万元,用于修建一座年出栏10000头商品肉猪的标准化现代农业示范养殖场。“猪粪通过沼气池发酵,产出的沼气用于猪舍照明、供暖和生活所需,沼渣和沼液用来肥田和喂鱼,不但解决了污染问题,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随着“猪—沼—鱼—菜”一体化循环养殖模式的成功,如今,钟长兴带动周围村民和合作社成员共种植了3000余亩蔬菜,还有900多亩鱼塘。2019年底,多地发生生猪养殖疫情,钟长兴的标准化现代农业示范养殖场却无一头猪感染,所获纯利润除了给入股成员分了20余万元的红利外,还有11万元作为合作社活动经费,帮助成员转型发展和复产保供给。 全力帮助养殖户 争当致富带头人 “要不是有钟哥的帮助,我家养殖场可能挺不过这次疫情了。”家住新市镇石虎村50多岁的曾胜利说。 2019年,生猪养殖疫情席卷而来,由于圈舍条件较差,曾胜利家养殖场的700多头商品猪全军覆没,损失近300万元。尚未还清的数百万元债务和严峻的疫情现状,让曾胜利非常绝望,有了轻生的念头。得知情况后钟长兴连夜赶往新市,彻夜不眠地耐心开导安慰,垫资为曾胜利改造圈舍、购买猪苗饲料,手把手指导他进行猪场封闭式管理,做好消毒防控工作。在钟长兴的帮助下,曾胜利家的养殖场逐渐恢复生机,如今共存栏200余头商品猪。 为了帮助合作社其他成员尽快走出疫情影响,钟长兴对每一个成员的养殖场都进行了走访了解,摸底后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针对各成员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帮助成员转型自救和复产保供给的方案。对于圈舍条件好的,他垫资购买猪苗和饲料,帮助其尽快复产;对于圈舍条件相对较差的,他主动联系养殖公司,帮助其提档升级,发展其它养殖业。 如今,在钟长兴的示范带领下,已有16户成员逐步开始复产,预计到2021年底,合作社成员的生猪存栏数基本可以恢复到2019年年初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