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匠人之心 铸工匠之魂
作者:申梨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0-04-26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赵霞荣

4月25日一大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绵竹鑫坤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汽配车间主任赵霞荣像往常一样,走进生产车间,拿上工具箱,带领工友开始对磨床、机床等设备进行逐一“体检”。

这样周而复始的工作,赵霞荣已经坚持了28年。当年和他一起进厂的几十名工友,很多都因各种原因离开了,但他却选择了坚守,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干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生产一线的“实力派”。

人生旅途路上的“追梦者”

1992年,土门镇三箭机床附件厂招工,20岁的赵霞荣从农民变成了“农民工”。2003年,三箭机床附件厂被绵竹仟坤集团收购,成为四川绵竹鑫坤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赵霞荣便一直没有离开过生产车间。

“打造中国最好曲轴,赶超世界一流品牌”一直是赵霞荣追求的梦想。刚做学徒时,他就着魔似地拼命学习,上班时缠着师傅问这问那,工友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他都主动凑上去,一道琢磨、一起解决。下班了,工友们在休息纳凉,他却把自己关在屋里,照着设计图纸潜心钻研,每天挑灯夜战到大半夜。进入车间第四个月,他就掌握了各个车床、磨床的基本原理和使用维修,提前出了师。说起赵霞荣,大家都齐刷刷地竖起了“大拇指”。

赵霞荣用28年时间诠释了什么叫一个“好”工人。最初,他认为“好”就是踏踏实实干活,不偷懒不懈怠。后来,他认为“好”就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品质管控路上的“守门神”

赵霞荣所在的汽配车间,主要生产赛车或改装车用发动机的曲轴连杆。因赛车的特点使然,对发动机曲轴连杆的强度和精度均远超普通汽车。长期以来,传统的钻孔机因为钻头偏移、人工定点偏差等原因,生产效率一直不高,而且次品率居高不下。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技术难题。

2013年,赵霞荣带领生产车间和技术部工人积极想办法进行技改,利用公司收购的两台旧加工中心进行改造,取代了原来的四台普通设备,三道工序合并成一个工序,人员配置少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也有了保证,废品损失也大大降低了。

“产品如人品,质量如生命”。他严格规定每名工人“真

检实记”,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负责,每件产品打编号做记录,实现质量可追溯。用赵霞荣的话说,“合格产品得到客户的认可,对于机械制造行业的每一位生产者来说是一种责任和荣誉。”

如今,赵霞荣带领工人生产的曲轴远销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均受到客户赞誉。

创新创效路上的“排头兵”

“师傅,这个磨床我调试过很多次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不晓得问题出在哪里。”“师傅,今天这个砂轮总是出问题,可头疼了。”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工人们一遇到问题就请教他。在大家的眼中,赵霞荣对设备的每一个零件、每一处细节都了如指掌,他是“技术大牛”,也是整个团队的主心骨。

技术革新永无止境,赵霞荣追求极致的脚步从未停歇。

2019年,公司引进意大利AZ随动曲轴磨床,随动机床对操作员的技术要求极高,整个车间200余人,无人有信心胜任操作员,意大利“洋专家”因签证到期已经返回当地,面前的机器成了摆设?这时,不甘心的“土专家”赵霞荣主动站了出来,他日夜钻研,不仅熟练掌握了编程技术,还在原来的程序上进行了创新,加工出来的产品比原来更精准,打造出了“仟坤智造”的样板产品。

作为一名技术高手,赵霞荣没有对自己的成功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是毫无保留地把高超的技术技能传授给同事,并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出了一大批技能和素质过硬的“技术能人”。

多年来,赵霞荣几乎拿了作为一名蓝领工人可以拿到的所有奖励和荣誉。如此多的荣誉是对赵霞荣工作莫大的肯定,但是,他从来都是将证书收藏起来,时刻以做踏实“蓝领人”提醒自己继续铿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