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村”变身“绿富美”
作者:刘菲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0-04-15
——记富新镇文永村第一书记孙江
在富新镇文永村12组,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延伸到村民家门口,绿树成荫的农家乐不时传出游客的欢笑。田园咖啡屋外,新栽种的桃树苗抽出了新枝。 “以前是泥路、瓦房,现在是水泥路、小洋房,文永村从贫困村到‘四好村’的蜕变,多亏了第一书记孙江有想法、有干劲,村民们对未来都充满信心。”文武轩农家乐老板汪斌说。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 村民致富有盼头 “一路通,百业兴”,行路难是制约村民致富的“瓶颈”问题。2015年8月,孙江被选派到文永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该村党支部书记黄仲文一起进村入户调查摸底。经了解,修建连通家家户户的村道是村民们共同的愿望,也是“拔穷根、摘穷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孙江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当年12月2日,投资近40万元,覆盖全村14个村民小组,涉及600余户农户的村民入户路开始动工修建。 如今,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水泥路,“雨天一腿泥、晴天一身灰”在文永村早已成为历史。农机畅行无阻,货车开到田间地头,村民享受着道路硬化带来的便利,感受着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坚定了一步步奔康致富的信心。 土地集中流转 贫困村华丽转身“绿富美” 如何开启全村经济发展的新篇章?孙江的答案是走规模化农业发展的路子。“引进大户,集中规划,不仅可以释放土地能量,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扮靓乡村,真正走上农旅结合的发展路子。”孙江说。 文永村的土地半沙半泥,适合发展种植业,不过地处尾水段,易旱易涝,要吸引大户前来发展,必须补齐短板。2015年,孙江四处奔走争取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一条条沟渠被清掏、拓宽,10余口改造、新建的基井为丰收加了码。 “以点带面,我们的观光农业有潜力。”在该村12组,100亩桃树苗长出了新芽,承载着文武轩农家乐老板汪斌的希望和喜悦。基础设施改善了,村两委牵头把村民土地流转给本地有实力的农户和有经验的外地大户发展规模化特色产业,汪斌便是该村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再过2个月来吃特色菜,看80亩葵花盛开!”汪斌说,文武轩让“食客”变“游客”,吃饭、赏景、采摘,真正感受新农村的魅力。 文永村农旅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村民流转土地有收益,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筑牢精神阵地 文明新风荡涤心灵 “风景好、空气好,下午骑自行车去溜达了一转,好安逸。”村民李大爷和邻居相约骑车锻炼,跟走出村委会的孙江远远地打起了招呼。看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子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李大爷一路骑行一路和同伴开心地笑着。 村委会里安起了健身器材,附近村民闲时就去活动四肢。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三五成群来到村里的文化院坝跳起广场舞。村民还自发组成居家养老服务队,每月两次定期为孤残老人上门服务。村里的舞蹈队不时走上舞台,献演积极向上的文化节目…… “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文明的种子在村民心中生了根发了芽,这是文永村发展的软实力。”孙江说,文化院坝的打造、健身器材的安装、农民夜校和坝坝会的举办以及村干部走村入户宣讲村规民约等等举措,让村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文明春风吹暖了每位村民的心灵,不仅提高了群众的精神文明素质,邻里之间也更加和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