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群众 脚下有力量
作者:李露平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0-04-14
——记新市镇两河口村第一书记胡善宁
清晨,沿着新市镇两河口村宽阔整洁的村道一路前行,只见河道清澈见底,白墙黛瓦的农房整洁干净,随处可见的村民正在农田里忙活着;傍晚,在路灯的照耀下,村民们开心地在文化广场上跳起了广场舞。“村里环境好了,村民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现在好有幸福感。这些变化第一书记胡善宁功不可没啊。”村民杨本菊笑着对记者说。 走到群众中去,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2019年6月,胡善宁被派驻到新市镇两河口村担任第一书记。为了尽快熟悉工作环境,他与村民闲话家常,和村干部推心置腹谈心,详细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存在的困难等。 融进去、摸村情、交朋友,厚植民心,凝聚力量。正是这种朴素的情怀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在田间地头的摸爬滚打中,胡善宁眼中的贫困户渐渐鲜活起来:是盼着儿子打工挣钱回家的老张家,是盼着风调雨顺年底庄稼丰收的老李家,是养些家禽赚几个钱换盒烟抽的老王家…… “王叔,新房就该配新床嘛,回头我们帮你买一张。”在入户走访中,胡善宁得知精准扶贫户王道贵正在改善家中的居住环境,但由于经济条件不够宽裕,他打算将更换新床的计划放置一边。胡善宁立即与驻村工作组商议,决定从第一书记工作经费中拿出一部分为他家购置新床。 “帮王道贵一家购买新床一张,完成。”写下完成事项,胡善宁又继续梳理走村串户时记录下的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直到确定事情已经办妥,他才放心地合上笔记本。这个笔记本是胡善宁的“宝贝”,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民家庭基本情况、存在困难、帮扶对策、需解决的问题。 调动村民积极性,让主人翁意识入脑入心 “以前总羡慕其他地方有路灯,今后乡亲们晚上回家再也不用摸黑了。路灯照亮的不仅是回家路,更温暖了我们的心。”正在跳广场舞的村民杨本菊说。 夜幕降临,两河口村的180余盏路灯亮了起来,在路灯的照耀下,散步、跳坝坝舞的村民多了起来。一盏盏造型新颖、美观的路灯整齐而有序地排列着,给村庄增添了几分现代气息。 为了解决夜晚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增强村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胡善宁和村两委一班人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资金筹集上,则通过村民自筹一部分、村组补助一部分的方式,充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激活村民自治,让大家积极参与到资金筹集、路灯安装等过程。 “我们通过此种方式一共筹集了9万元资金,已先后在9个村民小组安装了180余盏路灯。”胡善宁说,为了帮助村民摆脱“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他和村两委一班人就安装路灯一事,宣传引导村民全程参与其中。渐渐地,“村里的事情大家办,办成事情为大家”成为了村民们的普遍共识,大家都积极参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珍惜环境条件变化和努力奋斗的劳动所得。 了解村情民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019年11月28日这一天对于该村8组许世秀一家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当天期待已久的入户路终于修到了家门口。“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趟着泥水回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全靠胡书记帮忙。”许世秀的言语间难掩激动之情。修建连通家家户户的村道是村民们共同的愿望,在了解到村民的需求后,胡善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努力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79岁的肖顺琼在村上的五保户集中供养点居住。前段时间,老人由于不慎摔倒导致股骨头摔断,行动十分不便,尤其上厕所时很困难。考虑到肖顺琼的特殊情况,胡善宁立即安排人员对肖大娘的厕所进行了改装,将蹲便器改为坐便器,还安装了扶手,帮助肖大娘解决了生活难题。 “胡书记人年轻,踏实肯干,为我们村做了很多实事,帮贫困户解决了很多困难。”该村党支部书记黎冬梅对胡善宁称赞不已。她说,胡书记的到来让两河口村党支部更加有凝聚力,村容村貌更加美丽和谐,群众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