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
作者:周韵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0-04-07    

——记九龙镇双土村“第一书记”张方军

4月2日下午,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张方军忙完手中的工作,带上笔记本,急匆匆地往村里赶去。村里种植的几百亩葡萄喜旱不喜涝,接连不断的雨水会不会影响生长?他得一一去找种植户走访了解。“你家里种植的葡萄最近长势咋样?有没遇到啥问题?”脱贫户陈明菊正在自家葡萄种植基地里修枝疏果,张方军赶紧上前询问。见对方热情地摆摆手,他悬着的心才放下。

2015年7月,张方军被派驻到九龙镇双土村任“第一书记”。这几年,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个本子,白天走村串户把群众要解决的问题记在上面,晚上回到家,将问题进行一一梳理。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的双土村不仅基础设施变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容村貌也变美了,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省级“四好村”的华丽蜕变。

“软”村来了硬书记

4月3日上午,记者在双土村见到村民文宽时,瘦弱的她正穿行在高低错落的葡萄架下忙活。“修好了沟渠,解决了排洪难的问题,现在葡萄产量增加不少,生活是越来越有指望了。”说起家里的日子,文宽脸上已然看不出因病致贫的阴霾。她告诉记者,前几年,村里用水难、排洪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村民,制约着农业生产,自从村上实施小农水项目后,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实惠和方便。

双土村是一个三村合一的大村,由于地处汉九渠、白水河、陈家湾水库尾水段,每年在灌溉时节都因水源严重不足,粮食亩产不高。因收支不平衡,当地群众都不愿意栽种粮食。刚上任那会儿,张方军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尽快摘掉双土村“穷帽”,他将问题梳理后及时向上争取帮扶政策和资金。2016年初,我市将该村纳入了小农水项目实施范围,在村里新建和整治渠道12.75公里,修葺山坪塘一座,引水闸一处。这些项目的相继实施,极大改善了双土村原来大春不能灌、洪涝不能排的局面。

用水问题解决了,但村上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产业带动,村民素质低,一个个问题像绳子紧紧束缚住了双土村的手脚。如何尽快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点?经过多次调研和反复思索,张方军决定从改善村里的交通条件入手。2016年5月,该村共硬化机耕道4公里,建设入户道路约3公里,“户户通”水泥路给当地村民发展产业带来了便利。

“穷”村走上致富路

4月4日上午,村民龙云华正在田间查看蔬菜和水稻的长势情况。“今年销路好的话,赚个五六万元不成问题。”龙云华笑眯眯地对记者说,他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过去几年,龙云华一直从事运输工作,由于工作不稳定,他总想在田间地头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在张方军的鼓励下,龙云华在本村流转了20余亩土地发展种植业。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最近两年,他种植的蔬菜和水稻产量增加不少,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脱贫致富,不能走老路,必须要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张方军告诉记者,双土村有银柳、葡萄、蔬菜等种植基地,由于以前灌溉条件差、运输不方便,总有大户打“退堂鼓”。而现在村里的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全村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目前全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2200多亩,其中,葡萄总面积700余亩,蔬菜面积600余亩,银柳700余亩。

群众利益无小事

“张书记,你又来看我们了。”脱贫户古俊华的妻子一边笑着和张方军打招呼,一边利索地从柜子里拿出水果招待。她告诉记者,现在吃穿不愁,日子越来越好了,多亏了张书记的帮忙。

该村六组的蔡大娘老俩口年迈体弱,失去了劳动能力,还要照顾有智力障碍的儿子,全家仅靠每个月领取的低保和儿子的五保补贴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在了解到蔡大娘一家的情况后,张方军立即向上反映,努力为蔡大娘一家争取到了其他帮扶政策和资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

“和村民打交道是一门学问,要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就得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才能真正为他们做实事。”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张方军步履坚定。